“悦”歌唱,“巧”识谱——音乐课堂有效识谱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3期   作者:张倩
[导读]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作为基础内容
        张倩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镇北董学区小学 261052
        摘要: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作为基础内容,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阶段进行音乐识谱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稳固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增强音乐水平。在当下的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所以,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的改革,怎样发挥出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作用,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识谱教学;音乐课堂;策略
        识谱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的识唱乐谱已不再是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从浅到深的形式实现递进式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乐谱的主动性,将乐谱教学深入的渗透,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音乐知识。
        一、从“律动到感知”,设计情境教学模式
        低年段的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创建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学习,通过游戏以及律动更深入的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通过感悟积累节奏感以及建立音高概念,从多方面作为出发点。比如:认识音符、节奏等,从中积累音乐元素,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针对此阶段的学生,他们还没有稳固音乐基础,倘若将识谱教学机械性的带入课堂中,会大大降低课堂的效果,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压力,更是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此的教学活动打乱了音乐教学的初衷[1]。
        二、从“节奏到韵律”,建立乐谱教学意识
        以小学音乐教学中《理发师》作为例子,首先从歌曲韵律开始,将“DOL-MI-SOL”融进歌曲中进行学唱,在同音重复处分成两组,然后让学生感受小型打击乐器的声音,构成一条双声部的节奏练习,不但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的时值,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合作演奏,初次体验和声的美妙。对于低段学生,让其把握歌曲的韵律感,做好识谱歌唱的铺垫,确保识谱的质量。以打击乐器为基础,将同音重复的地方采用“提·叠”式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深入的掌握旋律的识唱,提高对乐感的感悟,教师多展开多样化音乐实践活动,进而进一步把控音乐的旋律乐感[2]。
        三、从“抽象到直观”,设计巧用音乐图谱
        学生在识别简单的节奏符号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声音、语言以及身体表达简单的节奏,唱出简单的唱名,最终构成简单的乐谱演唱。在此过程中,对图谱进行巧妙应用,实现以导促学的目的。通过课件、生动的图谱、图形谱创设出情境教学,通过思维导图中的识谱教学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较多欣赏曲目都采用了旋律走向图形谱展开不同形式的辨析,比如德彪的《木偶的步态舞》,此乐曲节奏复杂,体现出了小木偶机械形态,其形象生动富有乐趣。小脚丫时高时低,不仅体现出乐曲的高旋律,更体现了乐曲的内容,让学生体会熟悉的主旋律训练其节奏感。从听觉展开训练,以哼鸣替代演唱音符,也可以用简单的歌词替代旋律模唱。最后让学生打着节拍体会木偶脚步的动感,建立和感受音高概念。以图谱为出发点,不但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更可以分辨出乐曲的结构,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四、从“声音到符号”,线谱辅助教学活动
        通过简单的旋律线谱加强学生对旋律的学唱。当学生对旋律存在了一定的感知后,教师可进一步加大难度,但必须避免“填鸭式”识谱教学以及“选择性”识谱教学[3]。以《土风舞》作为例子,此首歌旋律比较欢快,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且属于二声部歌曲,其是二声部和声音程叠加,更考验学生的音乐功底。此首歌采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因此歌曲显得郎朗上口,在教学中可发挥出第一声部旋律固定的作用,在课件中可以为学生只展示二声部固定旋律的内容,通过手势辅助的形式叠加旋律线谱辅助来引导学生进行歌唱,强化音程概念建立学生基础音高关系,理解教师手势的各种意义,与此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彼此间的默契。反复欣赏将其牢固的记忆,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容易把握固化低声部旋律,进而让识谱也更加容易。
        五、从“听唱到演奏”,小型乐器推动识谱学习
        通过小型课堂乐器教学促进识谱演唱,改善音乐教学方式是针对识谱教学最有效的实践形式。此方式不但可以运用于识谱教学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识谱教学更具生动性,从而检测学生的识谱能力。因为必须正确的将简易的音符时值吹奏出来,然后经过重复的演奏展开试唱以及练耳相关训练,因此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乐谱。在中高段教学过程中,可以利于一些时间让学生唱熟,再让学生使用口琴等小型乐器吹奏出简单的旋律,如此不但强化了学生对乐谱的掌握,又加强了学生学会歌曲。让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演唱,能够更好的把握和声感。
        六、从“演奏到创编”,通过小组合作检验识谱水平
        在中高段的音乐教学中,逐渐体会到了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教师可根据乐句的填空训练,提高学生的识谱水平,让学生参与到编创节奏以及旋律的练习中,给学生音和节奏型,让他们自由去创作。识谱学习是十分枯燥的,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活动提升学生识谱水平。以各种形式增添识谱演唱的乐趣,进而调动学生唱歌的兴趣,提高其识谱能力。也可以在此阶段中拓展课外音乐知识[4]。比如:《小星星变奏曲》,在对变奏曲进行了解后将《小星星》的旋律进行创编,添加乐器,教师把学生分组,提出要求:确定旋律主音,再编创喜欢的旋律,加入不同节奏,最后小组展开协商,通过旋律线条组织音符试唱,教师给予指导,最后小组演唱自己的成果,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小星星变奏曲》。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识谱教学是音乐的基础,也是课堂中离不开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师更需要了解小学各阶段的识谱要求,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成长特点,潜移默化的进行识谱教学,从而让学生的识谱水平不断加强。对于各种年龄段的学生,让识谱教学呈现梯度式形式,制定巧妙的歌唱训练,助力学生提升识谱能力。让识谱教学富有生趣,作为音乐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周喆妍. "悦"歌唱,"巧"识谱——音乐课堂有效识谱教学策略初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6):118-119.
[2]张茜. 小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策略研究[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9, (5):56-56.
[3]李松娟. 提高小学生音乐识谱能力的教学策略初探[J]. 现代教学, 2020, No.463(17):58-59.
[4]路广. 寻找音乐的钥匙——小学生低年级识谱有效教学的初探[J]. 读天下(综合), 2018, (2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