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琳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摘要: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课程总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数量与质量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观念刚刚提出不久,许多学校与教师面对这个新的挑战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改革传统课堂,满足思政教育的需要。为此,本文讨论了将高中英语课堂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两点合理的课堂教学途径,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与对于思政的理解深度。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政教育;新课程;课程思政;学科综合素养
一、新课程对于英语思政融合教学的需求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以及意义
新课程中,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不仅仅是知识方向的要求,其总教育方针指向的是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的概念因此提出。“课程思政”不同于学校开设的政治课,而是基于各科课堂,将思政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课程思政”没有统一的规范化教学提纲与测评方式,需要教师自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二)基于英语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与其他科目相比,英语教材的内容往往更加多元化,同时在讲解过程中也更加灵活,教师在备课时有更多的发掘空间,这就给融合思政教学奠定了基础。在英语课堂中,若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深度发掘教材,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词汇语法等英语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接触到西方文化,并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外文化与政治体系的异同,这些内容是难以呈现在其他学科课堂中的。
(三)英语与思政融合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促进
在融入了思政教育的英语课堂中,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讲解题目与翻译课文等等针对语言知识传授的训练内容,教师为保证思政教育内容与课堂的结合,会在课堂中加入许多新颖的教学元素,以保证课堂内容的流畅与课程推进的顺利。学生在看起来相对轻松的课堂中,往往更容易投入课堂,并深入学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成熟的思维,在即将步入成年的阶段,潜移默化中接触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日后对待社会国家责任的思想深度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手段仍为主流教学模式
尽管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思想已将提出有一段时间了,但事实上少有学校真正尝试实施思政与英语融合教学。多数学校的英语课堂依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课堂过于向知识性内容倾斜,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英语词汇语法,翻译课文,学生则背诵笔记,完成习题。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这种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然而学生只在课堂上吸收知识点,而完全忽略了对于思想意识的学习,很难说这种取舍是正确的选择。
(二)英语教师难以完成创新教学目标
面对融入思政教育的要求,许多英语教师是毫无相关经验的,在具体课程设计实施上有一定的难度。众多英语教师认为自身不是思政专业教师,对于思政理论认识不够深刻,难以完成教授学生的重任,更不用提让其进行课程创新,英语思政结合教学了。
因此,面对这个挑战,少有教师敢于尝试;在为数不多的尝试中,由于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不足,思政课程部分的插入往往比较突兀生硬,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英语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几点途径
(一)构建学习情境,增强学生课堂代入感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往往课本上的英文课文是支撑教学内容的主体,目前教师在不断的教学手段创新改进中,大多可以利用课文多角度授课,将课程应学的知识点利用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课堂的流畅度是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英语课堂时,要尽量避免破坏课堂的流畅度与完整性。为此,教师可以依旧依照课文来适当插入思政教学内容。在众多英语课文中,教师可以选取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进行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的话还可以适当借鉴语文课与政治课的课堂情景创设方式,在课堂中创设符合课文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比如,在讲解Unit 2 growing pains时,教师便可以让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来引入课堂,让学生从课堂的最开始就走进课堂走进课文,从自己的生活经验着手学习。在讲解课文时,教师不应局限于对课文的翻译,而是要像语文课一样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英文课文的行文结构,用所学的英文知识来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见解。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意义,最终让学生深刻理解成长过程中家长、教师和社会对于自己的付出。
(二)明确学生为课堂主体,创新实践方式
在情景教学中,主要是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融入课堂。学生融入课堂,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已经是一个很大教学手段上的改进,然而在此阶段,学生仍然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丰富的课堂情景中学习确实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欲望和理解程度,也会方便教师在课堂中穿插思政教育。然而,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教师应该转变课堂推进思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丰富的联系与实践形式是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与课堂知识的联系与实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会产生新思路新想法,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推进课堂。同理,在学生进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若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也会很顺利地独立意识到兴关的思政知识。
比如,在讲解人物主题的课文时,教室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人物经历发散思维,组织英文演讲比赛,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的内涵以及深意,并尝试用英文来表达自己的思考。作为高中生,在依据课文主题进行思考性实践时,是有能力得出较为深刻的结果的,比如在励志人物类课文中,多数学生都会学习到自立自强、百折不屈、砥砺前行等珍贵精神。在这种英文课程实践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还自主对文章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演讲也在无形间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用演讲、辩论之类的创新实践方式来支撑课堂,提升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效率,也会带给学生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推进课堂。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政教育与英语学科的融合教学是有着重大意义并且可以执行的。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入解剖课文,创新课堂实践形式,让学生接受多元化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英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将思政教育内容贯彻英语课堂,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思想深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俊英.巧用英语学科资源 寓思政教育于无形[J].新智慧,2020(19):65-66.
[2]侯艺萍.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思政教育探索[D].西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