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向红
浦江县第三中学 浙江 金华 322200
【内容摘要】体验是在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活动中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本文从聆听体验、歌唱体验、身体动作体验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体验活动中学习音乐,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和整体素养。
【关键词】:音乐欣赏、体验、情感、聆听、歌唱、身体动作
体验是在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活动中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可见,音乐欣赏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在各种丰富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学习音乐,这个音乐活动实践过程即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下面笔者简单谈谈自己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丰富学习音乐的感受的。
一、在聆听中丰富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教学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所以欣赏一个音乐作品首先离不开聆听。聆听是学习音乐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欣赏教学的初听音乐环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感受音乐中最具特性和表现力的音乐要素,从而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的风格特征。在欣赏教学中,聆听的主要方式以完整聆听、分段聆听、对比聆听等为主。
1.完整聆听与分段聆听
聆听的主要方式通常以完整聆听和分段聆听为主,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应具有完整性,只有做到完整聆听才能对音乐有全面的感受和体会,所以完整聆听是欣赏一个音乐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当然也有不适合完整聆听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全曲长23分55秒,对于这样的大型器乐作品,在1课时的课堂教学中确实不适合完整聆听,这样的作品就需要分段聆听。教师要准确地提炼出音乐各段落的精华部分让学生聆听,分段要考虑音乐的完整性,切不可在没有结束感的段落处随意切断音乐,破坏音乐原有的美感。
2.对比聆听
对比聆听是欣赏教学中常用的聆听方式,把具有明显差异、又有一定联系的两段音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聆听,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具有本质区别的音乐特征。如欣赏《巴赫》一课,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是本课学生所要了解和学习的主要知识点,而这一知识点涉及的音乐要素是——织体,学生对织体这一音乐要素都比较陌生,运用图形谱把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进行对比聆听,聆听的目的要围绕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的本质区别展开,通过对比聆听体验,学生对织体这一音乐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复调音乐也有了一定的感受,从而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也就有了相应的体会。
二、在歌唱中丰富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
要想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体会、感悟和理解,没有比歌唱更直接有效的体验方法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件方便好用的身体乐器,那就是人的嗓子,充分利用好这件身体乐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声来进一步体验音乐。
歌唱体验不仅仅是声乐作品欣赏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在器乐作品的欣赏中也同样可以运用歌唱体验,下面主要介绍歌唱体验在器乐作品欣赏中的运用。
1.主题音乐谱例的演唱
通常对学生而言,欣赏器乐作品要比欣赏声乐作品难度大,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器乐作品,如教材中柴科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斯美塔那的《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等。这些器乐作品通常有主题音乐的谱例,音乐教师不能忽视让学生对主题音乐谱例演唱的这一歌唱体验活动,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欣赏音乐、体验音乐的效果。
2.特色旋律片段的模唱
对一些教材和教师用书中都没有主题音乐谱例的器乐作品,是不是就没办法进行歌唱体验了呢?当然不是,如印度民间乐曲《欢迎》,这首器乐作品的教材和教师用书中都没有谱例,印度音乐旋律的主要特点是曲线式、波浪形的旋律和始终伴随的持续音。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印度音乐的这一特点,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一个歌唱体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聆听《欢迎》中的一个乐句,并用“wu”模仿哼唱这个乐句,这个乐句要求具有曲线式旋律的典型特点,并且乐句要简短,难度过大这个体验活动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体验方式,学生对印度音乐的特征怎能不深刻!
三、在身体动作中丰富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
“运动改变大脑,动作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写的《运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心理学观点,这与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动中教,在做中学,学生除了在聆听和歌唱的静态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更需要在身体的动态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动态的音乐活动体验方式主要有:律动、舞蹈、角色表演等。
1.律动
律动,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松、协调自如的节奏感为目的。
如欣赏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这首乐曲是一首快板的八三拍圆舞曲。曲中有个舞会形象主题,在熟悉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复听这段音乐时,让学生随音乐在每小节的重拍处前进一步,可以加入即兴的转圈、小跳和手的即兴创编动作,以律动的方式来进一步全身心的体验音乐,这样的律动让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体验,亲身感受到了《舞会》喧闹而华丽的氛围,以及圆舞曲的节奏特征。
2.舞蹈
古人在《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音乐体验常用的一种动态活动方式。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大多是没有舞蹈基础的普通学生,所以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以简单基础为主,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基本舞蹈动作的学习,更透彻、深刻的体验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如欣赏学习《非洲歌舞音乐》一课,舞蹈是非洲歌舞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对非洲舞蹈的体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代表性的非洲舞蹈动作让学生参与体验,如求雨、狩猎等舞蹈动作,伴随非洲的鼓乐,全体学生尽情的融入在热情奔放的非洲歌舞音乐中。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乐融融,鉴赏教学效果是可预期的。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音乐体验贯穿音乐课堂,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不同感官具体、生动的感性体验,才能生成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让课堂教学目标在体验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体验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让音乐真正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1. 雍敦全.律动音乐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徐惠琴.中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实策略.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第10期第3页
3.程霞.浅谈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第9期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