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与学—— 基于提升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几点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李 翔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李翔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  山东禹城251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改革工作也在不断深入,新高考制度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新的高考制度给高中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提升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引言:
        新高考制度对于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化学学科素养。高中的化学教学也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现阶段,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自己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的化学教学大多以基础知识的教授为主,无法满足学科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适应新高考制度,教师必须研究新高考制度,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审计教学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化学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往往较为基础,学生学习的挑战性也不大。但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突破书本知识的束缚,而是要对书本内容以外的知识进行延伸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自己化学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作为首要活动。学生有了探究兴趣,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这不仅有利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学科学习成果的提高。给学生设置问题是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给学生设置疑问来刺激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动,进而加快教学目的达成的效率。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的,而给学生设置较多的问题,要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
        例如,教师在教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和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思考。例如“什么是反应热”“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反应热”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在课堂教学内容正式开始时,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介绍自己的预习成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在教学课堂开始后,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解出正确答案。由于问题具有未知性,所以每一个学生在得到问题后都会进一步产生思考探究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满足自身发掘新知识的需要,进而不断探索化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化学素养。
        二、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学科创新精神
        创新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必须具有一系列良好的品质和优良的习惯来应对高考和以后的学习生活,因此创新也是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的必备品质,并在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加入了创新的内容。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很多知识与实验操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才得出了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操作试验这一部分纳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并灵活运用实验操作来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思维,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不打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教师在教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理解化学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以及转化的本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验活动,将锌片、铜片、稀硫酸等能够反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的实验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课堂。高中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实验中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后续结果的猜想,例如“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提出猜想与质疑之后,学生们就可以进行验证。在实践中提出质疑,再用实践去解决质疑和问题,这种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今后的不断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化学认知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学习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局限于考试范围开展教学,虽然是针对性教学,但是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认知的发展[2]。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化学学习资源,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以此来应对高考中的综合性化学试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的基本知识时,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化学知识,例如当前化学发展的趋势以及无机合成工业发展的背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等形式将这些知识自然地融入课程内容之中,拓宽学生化学认知的广度,加深学生对化学科学认知的深度。学生在了解了丰富的化学科学知识后,面对综合性的化学考试也能得心应手。
        四、利用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高考制度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后,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就会自觉的完成,并且还会自主进行一些探究学习活动。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以后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3]。
        例如,教师在和学生一同认识有机化合物时,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内容后,解答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取代反应是不是置换反应”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有针对性性的阅读,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需要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科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还要将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例如,学生在学习《塑料 橡胶 纤维》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塑料分解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塑料分解过程的漫长,并且会带来很大的污染。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白色污染?”,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师还可以和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一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4]。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高中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高考制度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综合素养,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丰富课堂形式,拓展化学知识,依据新高考制度进行策略研究与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军朝.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培养路径——以"元素周期表"教学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0(12).
[2]朱文娜. 探究学习策略模式下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J].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9, 000(006):P.69-70.
[3]李军成,  张星. 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探析[J]. 学周刊, 2020, 000(001):P.79-79.
[4]申燕.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 新课程导学,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