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雪
交城县机关幼儿园 山西省吕梁市 030500
案例背景:
刚升入大班,孩子们走进新的班级,充满了好奇。于是我与幼儿一起带着好奇心,带着许多的想法就开始议论起来:“新教室真漂亮,墙上要是有个大巴车就好了,可以带我们一起去游玩。”“要是我们班级有个甜点屋就好了,那两天妈妈带我去过,那些东西可好吃了了!”“我觉得应该有个花店,我们可以学插花,做花束,还能卖花挣钱呢。妈妈带我去过那些花可漂亮了。”......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决定让孩子自己装饰新班级,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案例描述:
案例一:我的班级我做主
在确定了让孩子参与班级整体的环境及区域的设置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讨论,最后选出了他们最想在班级中陈设的七个区域,包括图书馆、益智屋、甜点屋、植物馆、建筑社、美术馆。区域划分出来了,里面的内容怎么充实和丰富呢?有几个孩子自告奋勇,说:“老师,我们来画区域标志。”孩子们立马行动起来,宇宇说:“图书馆我们就画个书吧,让老师帮我们写字。”天天说:“甜点屋我们就画个咖啡杯,我见过街上的甜点屋就是这么画的。”......看着他们高涨的热情,我说:“班级是大家的,咱们一起来做吧,想和宇宇画书的和宇宇组成一队;想和天天弄甜点屋的和天天组成一组......我们组成七个队,每个队做一个,比比哪个队创意好!”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组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当班级里挂好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区标,开设了他们自己布置的区域,孩子们成就感满满,更喜欢我们的班级了。
案例二:甜点屋“断货了”
区域活动开始了。甜点屋里生意火爆,“客人”络绎不绝,小“服务员”们都忙不过来了。“你好,我要一个汉堡。”晨晨说。“你好,请稍等。”“哎呀,汉堡没有了,有客人要汉堡,怎么办呢?”“我们的大厨都忙不过来啦!”小文和子晗商量着。“你们可以去进货呀,早点去市场把货买回来就好啦。”晨晨提醒他们。“这是个好主意,可我们去哪进货呢?”“美术馆里有好多的彩泥,可以让美术馆玩彩泥的小朋友帮我们做点汉堡,我们可以把挣的‘钱’分给他们一点。”说干就干,甜点屋的孩子立即去和美术馆的孩子们商量,最后达成了共识,甜点屋付“钱”向美术馆进货,美术馆要保证数量和质量。班级里的甜点屋和美术馆就这样联动起来了。
看到甜点屋和美术馆的孩子联合起来“赚到了钱”,大家纷纷效仿要在各个区收取“门票”赚“钱”。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该怎样收“门票”。最后,我们在班级入口处增加了“自动取款机”,孩子们凭进区卡取款。甜点屋可以去美术馆进货......这样整个班级的区域就联动起来,就像一个小社会。
案例三:区域“管理员”
班级的区域联动起来后,新的问题出现了。区域活动时玩具材料到处乱扔,换区频繁、局面混乱。
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区域管理员制度,和幼儿一起制定了管理员职责,每个活动区周一评选区域管理员。具体方法为:“建筑社”管理员负责收取该区门票并带领该区幼儿整理积木;“图书馆”管理员负责收取该区门票并检查图书损伤取放情况,及时制止撕书行为并要求修补破书、整理图书等等。所有管理员可以根据该区孩子的表现给他们奖励小贴画,贴画贴在进区卡上,可以增加孩子次日的取款额度。面对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共选出了七个管理员。孩子们都很高兴并把它看作是一个荣誉。到了周五,再和幼儿共同评出优秀的管理员,奖励贴画。然后重新评选七个新管理员。这么一来由于管理员的督促和整理,班级的环境整洁如故,物品也有了明确、标准的位置,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也大大加强。
看到了管理员制度的成效,我们把管理员制度推广到班级管理的其他方面,如“毛巾”管理员负责检查毛巾收挂情况,如发现毛巾没挂好,及时提醒;“水杯”管理员负责检查水杯的摆放情况,取放水杯时的排队情况等......就这样在这些小小管理员的监督和提醒下,孩子们逐渐的自觉起来,好的习惯慢慢养成。
案例分析:
(一)让孩子参与班级管理,把权利交给孩子。
引导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的创设者、班级规则的制定者、班级秩序的维护者,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通过幼儿让参与班级管理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例如:在案例中班级的环境设置、区域规则及管理员职责都是孩子们商量制定的。在成人眼中,这些规则显得很“小儿科”,但这是孩子自己达成的规则,他们能理解并觉得合理更愿意遵守。在规则执行方面,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当然规则制定后,要给孩子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对规则的内化与把握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完成, 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二)让孩子学习协商合作,把选择交给孩子。
协商合作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需要学会的一个方面。比如在案例“区域管理员”中要打扫活动区的卫生,就要和同伴讨论出分工、合作等细则。这样一来幼儿在活动中就学会了分工合作方面的技巧。运用管理员制度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幼儿的班级管理策略,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还能使班级井井有条。更把我以前需要多次提醒都达不到效果的问题都很轻松的解决了。不过实施这一制度并不是让老师“放假”,无事做,而是加重了担子,需要动更多的脑筋。既要了解班级情况,又要掌握各位管理员开展工作的情形及他们的思想波动,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三)让孩子享有平等权利,把责任交给孩子
一般来说,每个幼儿都很高兴老师分配工作给他,并把它看作是一种荣誉,由于幼儿有这种感觉,老师更要注意让每个幼儿轮流获的这种荣誉。比如在案例“管理员”中,每个周五下午,重新评选新的管理员,从而让班上的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来体验当管理员的荣耀感。老师要记得把目光放到每个幼儿身上,当分配工作时,不论幼儿能力的高低都应让他们有机会去做,无论他是把工作做的好或不好......
案例感悟:
我们平时常常觉得孩子难管理、不听话。那么我们作为老师是不是反思过孩子在自己心中的定位是什么?自己在孩子面前树立的又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蹲下来和孩子平等的对话?是不是真正“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希望,在孩子眼中我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他们的师长。在孩子们游戏时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游戏,一旦提出要求,就要以师长的身份去严格要求他们,放得开、收得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