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辉娜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街道城南幼儿园 浙江 宁波 315500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
一、创造合作机会,使幼儿学会合作
“我是小厨师”体验活动中,合作机会无处不在。笔者抓住每一个环节,从“制定菜谱”、“制作海报”到“加工食材”,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1.制定菜谱
体验区的菜谱每一期都要更新,而菜谱的制定又为孩子们的合作打开了大门。每一位幼儿都会积极参与,组员报出的菜用符号代替画在一张纸上,整组幼儿进行讨论,最后大家投票,以票数高的那道菜入选为下一期的菜谱之一。在制定菜谱这一环节中,相互合作,共同协商,发展了合作能力。
2.制作海报
为宣传和第一时间了解下一期菜谱,幼儿就会一起合作制作海报。怎么样才能把主食、配菜、甜品画到这张纸上?怎么把自己组的菜谱画出来。幼儿每时每刻都处在合作的状态,不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巩固已有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了合作的魅力。
3.加工食材
食材加工看似每一个环节孤立存在,但它们却又不可分割。如主食《花式炒面》,就需要幼儿合作完成,剥松子、打蛋、切蛋丝、洗青菜 、切青菜等环节,先每一位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出现某一“工作”没人选或者某一项“工作”选得人太多,他们会一起协商,幼儿对于协商结果总是非常满意,最后他们一起努力制作美味的菜。
二、感受合作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
1.成果分享
每一期都会选出“舌尖上的美食”,从色、香、味,这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例如主食组的《花式炒面》,由配菜组和甜品组幼儿来打分。被入选“舌尖上的美食”的组来介绍制作的过程。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2.最佳搭档
教师仔细观察每一组幼儿的操作情况,如:煊煊和希希在一起磨豆浆,煊煊在推磨,一左一右非常地有节奏,而希希则根据煊煊推磨的速度加入黄豆和适量的水,两个人相互合作,磨出了又香又浓的豆浆。此时,教师咔擦一下,把它记录下来。在讲评的时候进行展示并表扬,让这两位幼儿说说相互合作的感受,并把最佳搭档的照片贴在荣誉栏,时刻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
3.解决能手
解决能手就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当出现问题时,能和同伴一起协商解决或者帮助别人解决。如:在制作糯米团的时候,笑笑和真真遇到了难题,她们一拿糯米团就会把糯米黏在手上,怎么办呢?笑笑说:“要不我们用模具来印糯米试试看?”“不行,模具上也黏上了糯米。”这时,真真一抬头看见旁边的小朋友戴着一次性手套在做水果沙拉,她灵机一动对笑笑说:“要不我们也戴上一次性手套试一试。”结果,戴上一次性手套后不但不粘手,而且做出来的糯米团又好看又好吃。在讲评的时候,播放了这一段视频,最后大家一起评出了“解决能手”。那一刻,笑笑和真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们抱在一起说:“老师,我们天天要一起合作!”
三、掌握合作方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1.演——“榜样式”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主动合作,互相帮助,如在幼儿操作前,一位老师介绍菜谱,一位老师展示食材。两位老师相互合作,为幼儿之间的合作做好示范榜样。让幼儿在情境中模仿,在情境中吸取经验,提高合作水平和合作技能。
2.说——“言语式”
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合作情境,如“最佳搭档”、“美味组合”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合作机会,有计划的组织幼儿进行合作体验活动,不仅使幼儿享受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更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在体验中得到培养。
3.疏——“引导式”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项操作活动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如:“磨豆浆一个人行吗?为什么?”,“美味的饼干,需要多少位小朋友一起才能制作出来?”,“一个人榨果汁简单还是两个人一起呢?”……创设这样一些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并通过操作再现问题,提升合作经验,习得合作方法。
4.激——“奖励式”
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奖品都是幼儿亲手制作的小点心,受到表扬的幼儿可以选取一份小点心带回家给父母品尝。如:获得“最佳搭档”、“解决能手”或者是“最佳成果奖”的整组小朋友都可以获得一份小点心。当他们把点心带回家与家人分享的时候,会获得家人赞扬,再一次获得了精神奖励。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更愿意与人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愉悦。
“我是小厨师”体验式活动,需要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广泛的互动和合作。幼儿在交流、商讨、合作中自然地体验了同伴的友谊,体验了互助与竞争,体验了群体的力量与成功的快乐。这种社会交往意识、社会角色认知和社会合作行为,时时体现在幼儿亲身合作的过程中,并不断地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