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珍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上塘小学 广东 广州 510980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怎样把握名著的精粹,准确传递名著的信息,一直是教育的重点。后来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掌握方法和激发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学到了知识。现在,我把教学古典名著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兴趣 激发 探究 交流 方法 猜测 关键词 扩展 读后感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优秀作品,四大名著包含永恒的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历久不衰,是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古典名著走进课堂也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引起了很多教育家和一线教师的注意,怎样把握名著的精粹,准确传递名著的信息,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就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等四篇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章,因为名著的文法和表达都跟现代文学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大。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等方面都出现困难,后来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掌握方法和激发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学到了知识。现在,我把教学古典名著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活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就会变成探索的乐事,所以在开展古典名著教学的时候,我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欣赏经典影视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读名著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看名著视频却是赏心乐事。四大名著都早已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我会在课前让学生观看几分钟的经典视频片段,让学生看视频猜经典,如教学《草船借箭》前,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周瑜吐血慨叹“既生瑜何生亮”的片段,让大家猜这是谁?他为什么会这样说?然后引入到书中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的故事,学生就兴味盎然,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了,对文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而在教学《猴王出世》的时候,我播放相关的片段,更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纷纷猜测视频中的猴子就是书上描写的哪只猴子,通过视频的播放,也对水帘洞的布局有了直观的了解。
2、开展多种读书交流活动,让阅读更有趣味。
为了激发学生探索古典名著的的兴趣,我在班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猜人物。我模仿园地二里面的方法,出示名著描写人物的片段,让学生猜这个人物是谁,如:“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系着一块美玉。”聪明的学生能通过一些特征猜到这个人物是贾宝玉,还有猜黛玉的虽有难度,但是学生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乐趣,学到了知识。至于讲名著故事,一讲到《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简直是津津有味;至于演课本剧,学生演起来虽然不够生动,不过通过评价演得像不像的过程,大家都更熟悉了名著,更了解了人物。
(二)掌握阅读方法,让阅读变顺畅。
本单元的课文都选自四大名著,用白话文写的,和现在的文法有所不同,朗读起来有难度,内容也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掌握一些学习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
1、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如《红楼梦》中讲宝玉的丫头们放风筝里出现的一些词语如:“沙雁儿”“剪子股”“籰子”等词语,因为年代的久远,有些意思已经难以查寻,而学生也只要知道是与放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2、抓关键词句理解语句的意思。
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指导学生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猜测它大约的意思,不用反复琢磨。如《猴王出世》,写石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从句中的的“伴”“群”“友”“亲”等词中,学生就能大致猜到这句话讲的是石猴和山中的野兽都成为了好朋友,而不用斟酌于“狼虫”“獐鹿”是什么动物。
3、查阅相关资料,多角度了解故事人物。
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学生对于《草船借箭》中周瑜妒忌设计陷害诸葛亮总是感到不理解,有学生就曾经问我:“周瑜和诸葛亮不是同一阵营的吗?怎么会设计陷害诸葛亮呢?”这时候就可以跟学生分析《三国演义》的原著和相关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当时刘备和孙权的阵营只是联合起来对抗曹操而已,周瑜和诸葛亮既是队友又是敌人,周瑜想要除掉诸葛亮也是很正常的。通过资料的补充,不光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人物,也能激发学生对读名著的兴趣。
(三)扩展主题阅读,感受名著的魅力。
在学生能熟练掌握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原著,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和人物的理解,又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
1、主题阅读活动。
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对名著的兴趣,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快乐读名著”活动,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形式是非常多样的,有演讲稿形式的“讲讲我喜爱的名著人物”、课本剧形式的“演一演”、猜名著人物的“猜一猜”、积累形式的抄名著精彩段落的“抄一抄”和仿写名著片段的“写一写”。
2、写读后感。让学生在读过名著后,把喜欢的人物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后产生的感想写下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一个学生在读了《西游记》后,在读后感中写道:“《西游记》里只有孙悟空是真正的主角,唐僧虽然是他的师父,却每次只是被妖怪抓走,看起来唐僧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我引导他应该更深入探索唐僧在取经路上的领导作用,于是后来他修改为这样:“唐僧的优点在于坚持,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他从来没有产生过退缩的念头,去西天取得真经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唐僧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的感受深了,还能从读名著中悟到人生的哲理,可以说是收获满满了。
名著的魅力是无穷的,指导学生学习名著的策略也是在继续探索中,只要在实践,一直在路上,谨以此文和同行交流,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陈小云. 小学高年级中国古典名著的教学策略探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3):58-58.
[2]樊亮. 如何教中国古典名著--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为例[J]. 陕西教育(教学), 2014, 000(001):75-76.
[3]罗晓莉, 王全盛.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的解读策略[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1, 000(009):42-42.
[4]巢秀珍.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节选类课文的教学策略[J]. 现代教育论丛, 2011(10):35-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