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教学中的非遗基因的挖掘与拓展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朱红霞
[导读]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载体,伴随华夏文明一路相行
        朱红霞
        济南职业学院  
        【摘要】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载体,伴随华夏文明一路相行,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世界与生活的感知与理念,是民族心、传统美、生活情的高度凝炼,作为深植于我国民间的艺术,其丰富的艺术形式、精致的艺术语言、逼真的艺术形象为大学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财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备受关注的21世纪,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运用美术教学手段,挖掘好、利用好、拓展好、传承并拓展剪纸艺术的“非遗”基因,使青少年逐步担当起保护和传承的重任。是新时代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美学创作的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
【关键词】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载体,伴随华夏文明一路相行,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世界与生活的感知与理念,是民族心、传统美、生活情的高度凝炼,作为深植于民间的艺术,其丰富的艺术形式、精致的艺术语言、逼真的艺术形象为大学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财富。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拓展好剪纸艺术中的“非遗”基因,是新时代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美学创作的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    
        一、历史遗脉
        中国古老的剪纸艺术起源于祭祖祈神的活动,和岩画艺术、彩陶艺术交相呼应,根植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历经两千多年的继承与发展,俨然成为当今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俗活动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遗脉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其丰富的视觉形象广为流传,它承载了老百姓的希望,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我们从各个历史时期的剪纸中,发掘出其当时的历史文化与审美意象,它蕴藏了时代的社会认知、生活理念、道德观念、实践经验,是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二、纸中哲语
         与其说剪纸是古人记载生活经历的纸书,不如说剪纸是表达认知与心境的语言,剪纸艺术中蕴含着中华民族识人识世、知天知已的思维路径和表达方式。传承剪纸艺术当深刻理解其中的哲理与价值分析。
        (一)生命树
        古老的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背后的执念,那是先人对于生命图腾与生殖图腾的崇拜。据《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昆仑开明北有“不死树”,食之可长寿。生命树中栖息着万物,剪纸里的生命树连接着人类与天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譬如甘肃生命树剪纸中有鹿头、仙鹤与生命树的合体,寓意“鹿鹤同春”;有“猴吃桃”与生命树的合体,寓意“双猴献桃”。生命树高大、茂密,充满了勃勃生机,人物、飞鸟、动物、家畜等万物和谐共处,一片神秘的乐土,滋养这片乐土的是先人对于生命图腾的崇拜。
         (二)髻娃娃
         小时候,我们兄弟姊妹仨人最喜欢看阿奶表演魔术:随意拿出一张纸,然后对折,随着剪刀上下翻飞,一分钟功夫,一个小纸人的侧影便出现了,展开一看,哈哈是一个会跳舞的小纸人,眼睛是镂空的,象月牙一样长长的、细细的,圆头平肩,双臂、双腿叉开,五指张开,可精神了。阿奶还会剪出一串的小纸人逗我们开心。那时我们不知道,这就是抓髻娃娃,是辟邪去惊的"送病娃娃",在那个药物贫瘠的时代,人们为了保佑孩子的健康而做的一种祈福活动。抓髻娃娃是生命与繁衍、吉祥与幸福的象征,其原型可以追朔到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对于生殖图腾的崇拜,是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三、变革传承
         (一)源于民间
         物质的贫乏没有限制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代代相传的手艺在听着古老传说长大的后辈们心中生根发芽,奇异的想象力促成了朝气蓬勃的民间美术,表现富贵用牡丹纹样;表现大吉大利用鸡的纹样;表现福至用蝙蝠纹样;表现长寿用松鹤纹样等等。古老的祭祀题材开始向日常生活转换,在故事、传说、十二生肖等形象的基础上,各种风俗活动开始成为主要表现题材,婚礼、节日、祝福等生活场景运用普遍。中国民间剪纸开始向多方向多维度发展,真正做到了来源于民,服务于民。
         1、婚俗
        大红色的双喜、窗花是中国古老的婚俗用品。祝福新人的剪纸一般围绕龙凤呈祥、双喜临门、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祝福语来设计。纹样对称、饱满、喜庆,为新婚夫妇增添一份吉祥,整个婚礼现场皆贴满了剪纸,到处都是大红色,剪纸的吉祥如意、艳丽柔美、实用简便的特质使它备受欢迎,因此,剪纸在民俗活动中饱受重视。
         2、冥俗
        中国古老的剪纸文化起源于祭祀,相传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古墓群中发现的,属于祭祀剪纸,正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彭衙行》中所言:“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祭奠亲人的冥俗中就有大量的剪纸出现:黄色纸钱、金色元宝、彩色花轿、高头大马---,应有尽有,祈祷亲人在阴间也能过上富足的日子,这是老百姓心中的愿望,是旧时农村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已经推行文明丧葬仪式,这种民间习俗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3、普世
        2020年的新冠疫情铺天盖地而来,迅速席卷了全球,致使许多无辜的生命葬生于此。大难来临之际,许多逆行者表现出了非凡的责任与勇气,守护在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以及所有的医护工作者们、志愿者们、远赴他国救援的医疗团队------,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形成了铜墙铁壁,誓死挡住了死神的脚步,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许多艺术工作者、在校的莘莘学子们用他们的画笔、刻刀,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是人类人文精神的体现,具有普世价值。
 
张雨婷2019级                   陈乃华  2019级
         (二)走进课堂
         1、文化传承
        远古时期,人类就掌握了镂刻技术,他们在树叶、树皮、金银箔、布、皮、革等材料上雕刻,其阴刻、阳刻手法在民间手艺人手中已被运用到了极致,犹如一场视觉盛宴,又彷佛是来自遥远时空的一场无声的行为艺术。
        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亲自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拯救濒危的历史文脉是后辈的职责与义务。教师通过讲解剪纸的发展历史,引出了剪纸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沟壑间,背朝天锄禾的汉子;土炕前,飞针走线的婆姨;树丛间,掏鸟窝的农娃------;层层叠叠的窗花、展翅高飞的燕子、憨态可掬的家畜、机灵乖巧的兔子------,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浸透着幸福、承载着希望。活泼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以及跳脱的剪刀,灵巧的双手,谱写出一段段文明的历史文化篇章。
        
         2、技艺传承
        剪纸手法分为阴刻、阳刻或混合刻,用剪刀或刻刀,采用镂空方法剪之刻之。古代剪纸一般是单色的,多采用对称式构图,而当代剪纸的多元化发展更加满足了人们视觉与心理需求:其色彩的丰富性,技法的多样性、构图的叠加性、展示的空间性,都由单一走向多元。其隐喻的手法、奇诡的想象造就了剪纸艺术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是老百姓长在心中的智慧。
             
                          《母亲的艺术》 张国矿  河南
        四、时代延展
         (一)科技介入
         华裔剪纸艺术家李宝仪的作品《原子水母》是当代科技与手工艺的完美结合。艺术家利用电脑制图、手工雕刻,对称折叠、正负形分层粘贴、烧撕烫染,旋转叠加等手段,增加了作品的多维度表达,极大丰富了剪纸的视觉与触觉功能。艺术家通过剪纸现代手法的拓展,把剪纸的民俗题材转向关注个人内心情感,其作品开拓了一条由技术向艺术的演变之路,成为当代艺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李宝仪 《原子水母》
                                
         (二)时空延伸
         俗话说,极民族的就是极当代的。艺术家吕胜中作品中的小红人即抓髻娃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象征,是人类对于生命的图腾崇拜。小红人被艺术家以各种艺术形式从民间炕头搬到了美术馆,搬到了旷野中,搬到了国外,进行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犹如一场浩浩荡荡的行为艺术。艺术家用小红人不间断的演绎自己的艺术观念,其实是对生命的一个全方位思考。生与死,阴与阳,有与无,都是中国哲学探寻的主题,也是我们先人追寻的生命的意义。
 
                                 吕胜中 《小红人》 剪纸装置
 
《小红人》雕塑在国外               作品《替身》,装置、行为  日本东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