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高霞 张超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延安校区
都说“得数学,得中考”,此话蕴含了数学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如何在中考取得理想成绩,需要教师与学生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做好教师“三要”和学生“四要”,两者完美的结合中考数学一定志在必得。
一、 教师教学“三要”
1、要了解中考政策,研读《中考考试说明》
熟悉中考政策,避免复习走弯路、走错路。研读数学《中考考试说明》要认真领会,看清考试范围。依据政策和说明首先要研究近三年中考数学内容领域分布,这样做到有的放矢,有放必得。再次根据中考压轴题命题趋向,对最值问题、运动路径问题、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等专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分层提升训练。
2、要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要善于把相关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分析和梳理一些题型的共性,如教师在讲解时能把该类题和体系中其它相关题型进行对比和分析,那么这类题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片段,而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讲解“线段中点”时,将问题“有哪些与中点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呢”抛给学生,避免了教师“一言堂”情况发生,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思维放飞的空间,学生就会绞尽脑汁去想,去查,去讨论,通过自己想到、查到、讨论得到的知识一定会记忆犹新,自如的运用到解题中去。教学中学生总结与“中点”有关的片段展示如下:
(1)等腰三角形中遇到底边上的中点,常联想“三线合一”的性质;
(2)直角三角形中遇到斜边上的中点,常联想“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三角形中遇到两边的中点,常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4)有中点时常构造垂直平分线;
(5)有中点时,常会出现平分面积(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6)倍长中线的运用;
(7)圆中遇到弦的中点,常联想“垂径定理”.
在完整的知识系统中分析、讲解知识,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理解得透彻,还对知识体系中其他相关知识点触类旁通。
3.要教学习方法及解题策略
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应试技巧为教学主线,着重培养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模型”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以2017年连云港中考数学试题第25题为例。
。而阅卷时发现很多学生对参考数据不闻不问,直接过点
边的高,虽然想法正确,但是添加的辅助线破坏了原始条件,题目提供的参考数据不能使用,从而达不到初始目的。学生有这样错误想法,就是平时常规形式太多,形成思维定势,对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复习时教师既要传授解题方法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三要”
1、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数学课程变化不仅要结果,更要关注知识生成的过程,提高建立数学模型思想的要求。从现实(问题)出发,逐渐抽象出数学问题(模型的形成),进而用符号表示其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模型的建立),最终求出结果并讨论其意义与合理性(模型的求解)。
从函数角度看,不等式解集就是函数图像在横轴上方或下方对应的自变量范围,方程的解就是函数图像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在研究方程(组)与不等式时,紧密联系函数,特别是函数图像,根据实际问题相互转化、相互利用,那么不论函数、方程还是不等式就都成为你的掌中之物了。
2、要注重基础知识系统性
中考试题中属于“双基”类型题约占60%还多,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一轮复习中,学生将基础知识按照问题串整理出来
。
譬如:(1)回顾我们研究函数的经历,你认为应怎样研究函数?
(2)我们通常研究函数的哪些内容?
(3)利用你的已有经验,你能举例说明研究函数的方式方法吗?
(4)借助研究函数的经验,说说的图像特征和性质?从开口方向、形状、对称性、特殊点和性质方面说明。
学生利用树状图、表格从函数的定义域到图像的画法,从一次函数到正比例函数再到二次函数,层层递进的函数基础知识一目了然展现眼前,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会遗忘这幅美丽的画卷吗?
3、三要构建知识网络图
学生要有逻辑的系统思考,找典型题目,理清思路,教师依托典型例题,借助问题串教会学生思考方法,学生要再次课后反思,归纳总结,对知识进行升华。学生在复习中依据“线段中点”建立知识层面框架与方法层面的框架。从两幅框架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线段中点”理解的深刻性。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与提高,对中考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是使数学解题能力及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阶段。强化知识系统的记忆,进一步完善强化知识体系,减少单一知识的训练,加强知识的连接点是一轮复习的宗旨。
教师“三要”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三要”是灵魂的使者,在实践中领悟和提升,相信数学中考成功之路离我们就不远了。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延安校区 乔高霞
邮编:222000
手机:1893667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