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元
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智慧型建设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探索的一个新风向,其有望带来行业发展和服务开拓上的新发展。本文就智慧图书馆视域下读者服务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阶段,并就其建设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未来的实践中,基于读者服务的优化和升级,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应重点把握好加大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以更为务实、高效、持久的发展,去开启图书馆服务的新时代。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建设
长久以来,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在推动思想传播和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迅速增长,即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强国不仅是一种战略,更是新时期的文化发展的要求。所谓智慧图书馆,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图书服务智能化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将打破传统图书馆服务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跨时空、跨地域的信息化、共享化、智能化应用,并通过这一技术的有效运用推动资料查阅、情报获取等技术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升级[1]。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在智慧化图书馆的探索相对较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在中华大地全面开花,民族地区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展开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实践,并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1智慧图书馆视域下读者服务的内涵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基础模块,也是最能够体现图书馆功能和价值的单元。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行业的“智慧型”建设开始由最初的设想走向了实质性的探索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各类图书、音像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以达成图书馆数字化平台的交流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在中华大地全面开花,这一新型的图书馆建设模式,有效地完善了现代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也有力地推动了公众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2]。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将实现在泛在化、精准化、主动化及智能化层面上的升级。首先,就泛在化的层面而言,智慧化图书馆在读者服务的过程当中,将依托海量的数据终端,实现对传统图书馆读书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现实,能够为读者提供全时段、全区域的广泛服务。其次,就精准化的层面而言,智慧型图书馆的建立将实现在图书检索、信息获取等流程上的优化和再造,能够实现对读者需求的精准化供给,使读者服务的体验获得质的提升。再次,就主动化的层面而言,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建立,有望实现在读者需求前置分析当中,实现超前服务。它能够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及职业需求能信息完成对读者服务的推送。最后,就智能化的层面而言,这是智慧化图书馆建立的一个本质指标。它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具有一定的知识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给读者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供读者选择。
2.智慧图书馆视域下读者服务的基本原则
2.1 突出文化属性
新时期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国家公益属性决定了其需在时代的感召下,将读者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构建放在突出位置。在推动文化发展进程中智慧图书馆建设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以常态化、长效化的运行机制,推动国家正能量、党建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居民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提供持续的保障,并多方筹措,解决这一进程中的设备、人员、资金等问题,为民族地区智慧图书馆建设需求找到的生长点[3]。
2.2 实现信息转型
智慧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阅读模式带来的较大的冲击,居民的息阅读习惯和检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智慧图书馆建设中要以智慧化化建设为战略导向,拓展稳定的用户基础和广泛的服务空间。
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数字技术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知识社区构建提供的技术支点,实现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居民的文化需求的双向理想控制,进而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石[4]。
2.3 革新发展理念
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运营中,应充分尊重居民的文化情感和知识需求,牢固树立以人文本的理念,转变智慧图书馆管理思维,提高图书服务内涵,智慧图书馆建设运营中要从以“管理”为主的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正确地处理好,图书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的关系,积极探索有价值的柔性管理模式,在制度建设和价值导向的双重作用下,有力地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的有效革新。
2提升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读者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2.1加大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资金投入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智慧图书馆下的读者服务应用中,智慧图书馆下的设备的普及和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是智慧图书馆下的读者服务能力能够提升的重要前提。智慧图书馆服务创设能力与图书馆系统智慧化服务能力有着直接的关联[5]。从智慧图书馆服务发展视角而言,智慧图书馆监建设的进程中,应以品质第一,百年大计为着眼点,优化智慧设备、信息装备的投入格局,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从而为智慧图书馆下的读者服务的全面搭建提升核心硬件。
2.2夯实智慧图书馆建设应用的人才培养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是以合作共享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智慧图书馆的高端问题的有效决策和解决必须依靠自身的人才战略储备。好的资源底蕴,好的运行系统,有赖于核心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人才库必应是人才云集的智者之库。引进对智慧图书馆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扶持一批在图书馆建设上学术功底扎实、勇于开拓进取的学科人才和培育一批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民族地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生长之本[6]。
3结束语
智慧图书馆下的读者服务作为技术共融的产物,将在居民未来的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探索中,应以开放合作、共建成果、惠及多方的原则,遵循技术创新发展规律和行业规范,实现读者服务向智能化的再造和升级。同时在智慧图书馆建设建设中,应着眼于智慧图书馆下的读者服务设计与智慧应用的整体性,多方位、多交叉地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设计与技术研讨,倡导精英化思辨,为智慧图书馆下的读者服务升级提供实践支撑和理论储备。
参考文献:
[1]樊惠勇.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途径解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178.
[2]孙海云.我国城市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3):192-194.
[3]池艳琼,孙潇.5G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方案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3):163-165.
[4]姚文彬.大数据时代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刍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1):132-133+136.
[5]赵玉华.新时期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改进探究[J].兰台内外,2020(34):55-57.
[6]白静,孙熠,王云.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的读者服务创新探究[J].新西部,2019(24):1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