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郑淑琼
[导读]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伟大的人民的导师。
        郑淑琼
        德化县阳光小学  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伟大的人民的导师。”语言及文字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及智慧结晶,对该民族人民的情感与道德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以语言知识传授与文字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但其对学生进行情感与道德教育的间接诉求也应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以渗透教育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多重优势,潜移默化地塑造和培养小学生优秀的品格及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思想;实践探讨
        1导言
        将德育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融合起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个人德育素质,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近几年,教育部对中小学语文、历史及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重新编写,结合学科知识增添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体现了教育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战略部署、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重视。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以德育为魂”,因而其中的德育素材更加直观,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供了蓝本。面对教材,教师应主动思考其编写理念与目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适当调整教学方向,
        3在课前预设时渗透德育思想
        3.1课前深究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语文教学分为课前预设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预设的过程中,除了要预先准备一些课本必须掌握的字、词和句子,还可以依据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完成一些具有德育思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就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课文,并向家长了解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回答问题“如果小时候的你,没有水吃,你会怎么办?”“现在的你,有没有经历过缺水的困境?”通过设计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领会过去生活的艰难和现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钦佩革命军人和国家领袖的高尚情操,使他们对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产生敬佩之情,借此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热爱劳动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2在言传身教中感化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满腹的经纶和高尚的情操。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对自己却放松要求。告诉学生要尊老爱幼,自己却打骂学生;告诫学生要禁烟禁酒,自己却烟酒俱全;要求学生清洁卫生,自己却邋遢污秽;叮嘱学生要不穿奇装异服,自己却穿金戴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在无意当中选择自己的老师和家长作为自己行为的榜样,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做人准则。如果我们的老师,包括语文老师,不能言传身教的话,那么,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和在课文中学到的做人道理,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是空谈,都是虚无缥缈的过眼云烟。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水准,做学生的榜样,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标杆。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4.1妙用作者简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侧重点。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实施德育教学的敏锐嗅觉和政治觉悟,将爱国主义教学穿插于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如在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文章《好的故事》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将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向学生做一介绍,让学生明白鲁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
        4.2在品词赏句中欣赏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文本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充分地挖掘这些素材,并将蕴含其中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自身的德育思想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更感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思想的教育是融合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的,是在学生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的。在这些课文中,有的歌颂的是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有的歌颂的是人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有的歌颂的是人们前赴后继的事迹。他们有的为了国家的进步而抛头颅、洒热血;有的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奉献青春;有的则是为了赶走侵略者而舍弃生命。这些英雄的事迹一代一代地激励着我们。如《再见了,亲人》《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慢慢品味,将这些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从字里行间升华出来,并以此激励和感化着人们前进的步伐。
        5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
        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且富有立体感,语文老师应该对人物的形象做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又能从文本中感悟到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文时,笔者提醒学生,要善于抓住老班长的三次“笑”感悟老班长高尚的忠于革命、无私奉献和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第一次的笑是作者发现了老班长压根儿就没有吃鱼后,好不容易钓了一条小猫鱼,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第二次的笑是老班长发现我们三人都不吃鱼,老班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第三次的笑是发生在老班长看到我们将鱼汤喝完,他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抓住了这三次的笑,也就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崇高形象。让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革命的艰难和现代富裕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要懂得忆苦思甜,懂得感恩,学会奉献。
        6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方面,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最好时期,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观念大都只停留在简单、基础的“对”或“错”、“好”与“坏”等层面,只有经过教师的有意识引导,才能过渡到更高水平的观念层次;另一方面,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与工具性特征,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与情感内涵,这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可以与德育实现良好的相互融合。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理可依、有例可鉴。小学语文教师应发展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立体思维,加强教材分析与文本处理,提升提问等教学能力,实现学科教学的智育与德育双赢。
        参考文献
        [1]代芳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87-188.
        [2]胡虹.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4):57+59.
        [3]刘亚军.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视界,2015(06):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