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心理学应用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年22期   作者:赵毅 侯阳明
[导读] 本文对安全心理学进行解析,将安全心理学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赵毅 侯阳明
        神东煤炭集团补连塔煤矿培训组,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摘要:本文对安全心理学进行解析,将安全心理学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充分利用感知、动机、个性、心理素质等因素,增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安全心理学;应用分析;
        前言
        近年来,随着安全学与心理学的发展,安全管理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探究其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运用安全心理学知识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煤矿企业的重视。在现行的煤矿安全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因此,应用安全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及心理测量学等原理分析煤矿从业人员的心理,从而了解个人及整体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心理诉求,并对其进行及时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一、安全心理学概述
        安全心理学是将安全学与心理学有效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安全行为的一门科学。马斯洛关于心理学的五个层次形象地说明了人在解决生存需要之后,在之后的发展中会产生寻求安全环境的心理诉求。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心理是造成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一些老员工的"惯性心理"及新员工的轻视心理或转岗员工的心理行为,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多发原因。安全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对行为影响的学科,通过统计规律及心理学规律,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心理进行研究,会对安全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感知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增强感知强度,改善井下环境。安全心理学认为,被感知的事物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清晰感知。一般情况下,较为强烈的刺激容易被感知,微弱刺激往往被忽略。在煤炭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增加井下安全标志的提示效果,提高标志的对比和刺激性,适当增多标识数量。同时,还要改善井下环境,例如,加强井下照明,调整井下设备,扩宽巷道断面等,从而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和井下其他工作人员的警惕性,为井下安全作保证。再比如,煤矿从业人员的服装和安全帽,要选用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颜色,增强与周围环境的对比。此外,还可以利用声音的对比、形状的对比、环境的对比,以引起警觉达到预防的目的。
        2)增强协调性,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煤矿的安全管理要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在此过程中运用人体协调性原理,调动各种感知,可以模拟井下环境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感知训练,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还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培训,使他们充分掌握新的设备操作的技术,做好岗前培训,能够尽快适应井下环境。
        2.动机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动机是人行为的内部动因,安全动机能够推动煤矿从业人员注意安全,在工作过程中集中注意,毫不放松对安全的警惕。井下作业人员要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这需要安全管理制度的支持和保障。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规范井下作业人员的行为,减少他们的不安全行为。
        1)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增强目标的吸引力,开展多种安全活动,对不同的工种提出不同要求,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评选出"安全标兵"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能够提高他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调动工作积极性。
        2)增加外界压力,促进安全动机的形成。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亲属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对煤矿从业人员敲响警钟,增加安全提示,激发他们的安全意识。
        3.个性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井下作业人员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安全管理也要根据煤矿从业人员个性对他们进行工作安排,发挥不同工作人员的特点,指导他们有效进行安全生产。

井下的基层生产单位是由班组组成的,其工作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安全。所以在安全管理时合理搭配班组成员也十分重要。在具体安排工作时,应该将具有互补个性的人员搭配在一起,增强井下作业的协同性,煤矿从业人员之间发挥互助性、互补性,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团队作用,减少失误。
        4.心理素质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管理中应该运用安全心理学,做好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视事前培训,把增强工作人员心理素质作为切入点。心理素质包括人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安全管理人员采取安全心理学讲座、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公开进行事故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心理素质。
        其次,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以及模拟井下现场的训练,增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教育他们相互协作,出现异常情况时仍能按照科学步骤安排疏散和逃离。
        再次,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心,转变思想,自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安全生产程序,强化安全意识。
        三、煤矿企业利用安全心理学持续提高管理水平
        1.改善井下工作条件
        在井下工作环境的构建中,除了根据相关规定设立安全标志外,安全管理者也要注意员工对微弱刺激的不敏感性,对强烈刺激敏感性的特点,根据实际现场环境,适当增多一些部位的警示标志等,这些行为可增强员工的感知,以此对员工的心理形成有利的感知,对员工形成有利的心理提醒,以此通过心理感知减少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使用色彩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在一些危险的设备或者危险处增加警示色,如橙色或红色等,也可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人员服饰进行设置,以此增强员工的心理敏感性。
        
        2.职业适合性的筛选
        利用安全心理学理论来甄选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建立员工基本心理素质档案,及时补充完善,以便根据安全需要,做好人事选择,使其真正胜任安全管理工作。例如∶瓦检员要挑选责任心强的员工担任;放炮员则需挑选冷静的人员。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特征可能更适合从事某一工作。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都可能对人的个体心理和身体差异产生影响。更有研究表明:事故在群体行为中不存在普遍性,某些或某个人更容易造成事故。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煤矿一些高心理紧张及特殊工种的职业进行职业挑选。运用心理学的管理方法,在煤煤矿从业人员人管理中引入职业适合性调查,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职业特性的员工,进而有效区分事故倾向人员,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具有的不同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并建立个人安全档案,对个人形成有效管理,从而有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3.安全文化
        安全的宣贯是一种常态、有效的安全管理行为之一。事故可以避免,但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安全宣传的主题对象不仅是员工,也包括管理者及最高管理者。因此,安全管理者也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当然,安全宣传工作的重点在于激活人们的安全需要和积极性,增强其安全动机和自觉性,善于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这样,就会在整个公司整体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进而形成固定的安全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感知、动机、个性以及心理素质的运用。在煤矿安全工作中运用心理学原理,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以人为本,有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安柏忠.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20(06):304-304.
        [2]吴辉,薛永杰.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9(10):17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