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徐亮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战线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徐亮
        大庆职业学院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战线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标任务。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颁布。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正向我们涌来!大庆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坚定走出了一条“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教改革之路。“职前职后一体化”职教改革以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员工培训的共进并举、互融互补,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融合,课堂学习与岗位工作的融合,教育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的融合,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和学校的发展,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职前职后  教学改革  互融互补  创新发展
                
        近年来,大庆职业学院实施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大庆职业学院实施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不仅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打造一体化的师资队伍,还共享一体化的办学资源。在宏观上实现“三个共享”,即通过“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师资共享;通过政策和机构的制定和调整,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课程改革和技能强化,实现资质共享。同时,在内涵上做到“六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校中厂与厂中校对接;在效应上达到“三个一致”,即学院发展与企业发展一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一致,办学效益与企业效益一致。
                一、校企深度融合,夯实“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根基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实施“职前职后一体化”职教改革的根本保障。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就必须真正建立集成的“跨界”思想,切实实现三个融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融合,课堂学习与岗位工作的融合,教育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的融合。
        近几年来,学院为大庆油田和行业企业广泛开展了操作技能员工培训,关键岗位骨干人才培训,重点业务急需人才培训,安全、环保和标准化等专项培训。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400期~500期,“十三五”期间培训企业员工达25万人次,2019年的培训量更是达到6万人次,学院形成了中石油班组长培训班、地质技术员培训班、HSE管理与监督培训班、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高级技师培训班等一批在企业叫得响的培训品牌。目前,无论是顶层设计的A类班还是自主举办的B类班,都纳入到学院的统筹管控之中,实现了精心设计培训计划、精心选配培训师资、精心服务培训学员;无论是立竿见影的培训还是潜移默化的培训,都确保了培训质量和效果,赢得了企业的信赖。
                二、建设“三师”团队,凝练“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核心
                所谓“三师”,是指“讲师、工程师、培训师”。职前职后一体化,迫切需要大批“三师型”教师为高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充当主力。教师在从事职前教学和职后培训过程中,应该具备讲师的基本功、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和培训师的特质。
                一是借助企业之力强力实施。根据“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标准,学院与大庆油田人事部合作,派遣教师定期下厂挂职锻炼。

目前已有三批教师先后到16家二级单位参加了实践锻炼;同时,在全油田公开选聘具有油田企业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择优录取38人调入学院。二是建立系列“大师工作室”,施行“师带徒”。学院依托科研和人才优势,建立起吕桂友博士牵头的“吕桂友大师工作室”,全力打造出一支由27 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优秀、培训出色、科研过硬”的师资团队,并施行“师带徒”,有效发挥大师带徒传技、技能攻关作用,培育现场急需的“铁人式、工匠型”实用人才,实现了“产学研训培”一体化的效应。继“吕桂友大师工作室”成功创建后,以大数据物联网为特色的“薛刚大师工作室”、以视频编辑制作为特色的“闫继明大师工作室”和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田贵福大师工作室”也已相继建立,并以“大师工作室”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三是实施内训师培养。学院利用假期在校内举办教学培训能力强化培训班,每期6周,从观念更新到说课磨课到考核验收,经历3个阶段。并在2017年的教师节上为58名培训师考核合格人员和59名企业实践合格人员颁发了证书。
“三师”团队的打造使越来多的教师走上培训课堂、承担培训任务,教师由以前的“不敢上、不能上”,发展到目前已有168名职前学历教师承担培训课程。在拓宽了教师职业生涯通道的同时,也使学院不可替代的教育培训优势日益凸显,“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核心效应不断显现。
                三、打造跨企业培训基地,搭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实训平台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载体和特色体现,在技能人才培训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通过实操体验、仿真模拟、工作导向、场景构建等功能的体现,打造跨企业培训基地,在校企之间架起桥梁,成为职前职后一体化有效推进的重要平台。
                一是石油和化工场景化实训基地。紧密结合油田实际,引入现场设备和企业安全文化,以集钻采模拟、现场实操、科研实训等功能为一体,以功能先进、配套完善、场景融入、紧贴岗位为特征,成为国内一流的石油化工实训基地。二是国家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这是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集模拟仿真、实操培训和综合演练为一体的国家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年培训量已达1万人次。三是模拟生产环境(SWE)培训基地。学院与大庆沃尔沃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后,从比利时引进了一套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模拟工作环境实训系统SWE,已成为沃尔沃员工在上岗之前必须要经过的“门槛”。四是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学院从美国引入了罗克韦尔机电一体化设备,建成了罗克韦尔实验室,具备了培训高端电气控制人才的实力,使学院在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上赢得了先机,成为又一个跨企业培训基地。五是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将现有的物联网实训基地提档升级,并借助国家支持政策,筹划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结合数字油田和信息化的推进,依托学院已引进的德国festo自动化生产线、瑞士ABB机器人等实训设备,探索建立国际水准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在服务油田的同时,兼具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通过这些跨企业培训基地的建设,有效实现了高职学生与企业学员的体验式实训、模拟式实操、演练式实战,充分展现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鲜活成效。
        大庆职业学院虽然在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深入推进改革还任重道远。作为大庆油田举办的高职院校,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干企业之所需”,与企业共克时艰,在油田发展中,体现出学院存在的价值和卓有成效的贡献!
        
        
        徐亮(1983-?),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研究生学历,大庆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设计、意识形态领域研究和文化宣传等方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内对外文化宣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