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锡佳
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315326
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看懂学生的心思,并且和善与坚定地对待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适时鼓励孩子,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那么,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关键词:教育 理解 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那么,各位教师朋友们,你们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是否真正思考了?答案很明确,很多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根本没有动脑,只是按照惯有的方法去处理罢了。其实,这是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孩子的脸是一张晴雨表,很多事情都写在他们的脸上,只有读懂了它,我们才会找到教育的措施和策略。
孩子们的笑脸是灿烂的,他们都是带着美好的期待来到这个世界的。当他们背着书包第一次跨入学校大门时,他的内心是充满希望的,没有一个孩子不是积极向上的,他告诉自己: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要做个老师喜欢的学生,我要考个让父母和自己满意的分数。然而,希望是美好的,但美好希望的背后孩子所付诸的行动不一定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正确的态度和技巧,看清其背后的真正含义和信息,引领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意愿。以下是笔者在从事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真实例子,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 失败的教育
我班有个小男孩叫浩浩,每次早自修,其他孩子都在班长的管理下认真读书,只有他撅着嘴,一副受委屈、不服气的样子。有时,他还会故意在课堂上做个动作或发出点声响,引起我的注意。办公室里也经常听到同学来打他的“小报告”。在他眼里,社会是极度的不公平,他是极度地受委屈。一次,一位女同学兴冲冲地跑来办公室向我告状:浩浩把两位女同学打哭了。我一听又是他,心里就有一股无名的怒火直冲头顶。原来,他在给身后的洋洋取绰号,洋洋也就马上给他扣了顶“帽子”。他就动手打了洋洋一拳。他摆出了他那副惯有的不服气的样子,撅着嘴巴,瞪着眼睛,歪着头,却始终不肯去道歉。于是,我也来了一股劲——今天非让你道歉不可!就上前去拉他了一把,我用力一拽,把他拉出了座位。谁知,他举起双手,对我动起手来。我顺势把他的双手反扣在背后,气呼呼地说:“那么小年纪就敢跟老师动手,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他大声地反驳道:“我也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老师!”这下,全班同学都看呆了。我气得直喘粗气,马上去办公室打电话,把家长叫来。他妈妈来了之后,狠狠地批评了自己的儿子,还逼着他写下了保证书。他回到教室,站在讲台上,大声地念着:“从此以后,我不再打人了,如果我再打人,就天打雷劈!”
九岁的孩子,居然发出这么重的毒誓,我的脑海顿时一片空白,我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我赢了吗?没有。
在这次“战争”中我“赢了”孩子,却没有“赢得”孩子。我失败了。
二、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次事件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孩子他故意要与家长或老师反抗?为什么有时孩子们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却还要朝错的方向走呢?正如上述事例所表明的那样,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这时,我们应该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看穿他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虽然,孩子自己也并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处理他的隐含想法,而不是仅仅针对其不良行为作出反应时,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
自从与浩浩那次“师生大战”之后,他确实“老实”了一阵子。但我知道他还没有彻底地被“征服”。于是,我一直等着机会。过了好一阵子,他又被同学“告”进了办公室。因为他跑着去厕所,不小心把一个低年级的同学撞倒在地。他慢吞吞地走进办公室,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我和蔼地走到他的面前,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说:“浩浩,我知道你是因为急于上厕所,不小心撞倒他的,而且你肯定马上把他扶起来,并且主动向他道歉了,对不对?”他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并没有作声。我接着说:“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也有过和你类似的经历,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可是,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自己以后别再犯这样的错误?”他还是看着我,愣了一会儿,回答道:“以后我会走着去厕所,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心急,就是习惯了跑。”我笑着说:“这听上去是个不错的主意,而且也很容易做到。我相信你能做到。”一旦孩子们感觉你理解他们、同情他们时,他们就会愿意听你说,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你们达成共识。你也就“赢得”了孩子。
三、步入成功的轨道
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它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鼓励“赢得”孩子,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成积极行为,这样孩子们更善于接受。
为了让浩浩能够彻底地改掉他那些错误的行为,能够用正确地方式表达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我在一次班会上正式宣布:“我知道我们班浩浩是个细心又有责任心的好学生,因此,我在这里正式宣布,浩浩为我们班的电教委员,由他负责管理好我们班级的一切电器设备。”然后,我转向他,说:“浩浩,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吧。”他使劲点点头,说:“嗯。”从此以后,我发现他对班级的事物特别热心,尤其是自己的工作,更是无微不至。每次出操他总不忘关掉教室的所有电灯,回家之前更是检查的仔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管理的头头是道。上课积极性也高了,做作业也认真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教育是一种唤醒,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和善与坚定地对待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适时鼓励孩子,那么,孩子的心就是透明的,就会有心与心的交流,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美)简·尼尔森 玉冰译 .正面管教[M]北京市:京华出版社,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