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董泽炎1 和磊2 朱腾3
[导读] 在信息资讯越发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日 趋多元化的文化都给当代青年的身心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董泽炎1  和磊2  朱腾3
        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 江苏徐州
        摘要:在信息资讯越发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日 趋多元化的文化都给当代青年的身心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若不对当代青年进行及时引导,则极易促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甚至步入歧途。 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 它不仅能够直接辅助当代青年减缓心理压力,还同时能够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促进当代青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但在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领域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进行相应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当代青年
引言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中,全球化进程日 益深入,互联网 信息技术越发成熟,由此创设出越发复杂的思想信息环境。 面对着纷繁庞杂的外界信息的冲击,当代    青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开始承受更大的压力。 由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知到现阶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对策的调整。
1青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担负着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国家和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中,心理健康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智商高,情商低,心理不健康就偏离了初衷,降低了人才的质量。 只有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才能担负起建设国家重任,而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1]。
        2.影响社会和谐
        青年不仅是国家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青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势必牵涉父母、家人的精力、财力、人力, 降低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 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家庭的不健康不和谐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2]。
2青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1青年心理健康现状
        2.1.1认知偏差
主要表现在好奇心强,心态逆反、心理自 卑、追求功利,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淡比较薄。 当代青年往往热衷于网络世界、关注明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比较多, 而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礼仪规范等关注较少。 青年正值三观形成时期,过于考虑自 身的发展和价值实现,极易出现心理失衡, 发展不平衡,无力承担成年人的压力和认知,造成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
        2.1.2情感不当
        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处理方式不当,表达极端。 青年在处理与父母、亲人、朋友、同学、陌生人关系时,出现把握尺度不当、信任出现危机,疏远父母,与家人交流较少,与异性朋友感情把握不当出现情感危机, 甚至出现伤害对方, 强迫对方接受的现象, 对于陌生人缺少自 我保护意识, 盲目交往, 导致上当受骗, 使自 己心灵受到伤害, 甚至出 现抑
郁、躁狂、神经衰弱等现象[3]。
        2.1.3意志不坚
主要表现在拜金主义、虚荣心强,精神空虚,理想信念模糊、三观不明确。 当代青年不缺少爱国爱民族的情感意识,但部分处理盲目状态,贪图享乐,个人利益之上,迷恋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不能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视为一体,造成爱国不理性的情况。 当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缺少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精神世界匮乏,个人和集体利益无法正确出,不能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导致理性和感性的不协调统一,内心矛盾纠结,无法自 我调节梳理。
        2.1.4行为失控。 主要表现在自 我意识强,思维早熟、追求独立,个性张扬,缺少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入群体生活范畴后适应能力差,无法承受个人学业、就业、经济条件、生活消费、与他人关系紧张造成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失落,抑郁、躁动的情况,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 不会注定积极寻求帮助,缺少理性思考, 不能正确面对和客观处理, 甚至出现逃避现实, 甚至出 现抑郁、自 杀、辍学等案例。 有部分学生不愿意选择面对心理咨询,怕受到他人的歧视,产生过高的心理压力[4]。


        2.2原因分析
        2.2.1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发展信息化程度高、速度快,形成了不健康思潮,如过度追求个人价值、享乐生活、沉浸网络世界,导致出现金钱至上, 个人利益至上的现象, 使青年封闭自 我, 情绪和行为控制不当,脱离群里,与他人沟通交流少,过分依赖新媒体, 造成心理扭曲,价值观不正确,成为网络诈骗现象的受害者,处理不当,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2.2.2学校教育
        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很重视青年的素质教育,但仍然存在重视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教育的现象, 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措施,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甚至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 以至于出现马加爵事件、林森浩投毒案等悲剧发生。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大多数以治疗为主要任务,片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引导青年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效果不尽如人意[5]。
        2.2.3家庭环境
        受家长自身的素质、工作的环境和性质差异、家庭结构情况、经济条件及对孩子关注点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较少, 对孩子关注不到位, 且对学业关注较多, 对心理健康情况关注较少,很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深入交流, 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危机时,家长不能及时掌握情况,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3青年心理健康对策探索
        3.1关注青年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
        青年的心理健康应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学校。 学校是青年学习和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学校除了引导青年要努力学习,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 还要教育他们做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促进健康成长。 此外,社会宣传媒体、掌控舆论、网络舆论等相关部门也应该肃清一些不良信息,倡导健康向上的思潮,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承担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责任,应引导师生
        3.2丰富教育载体和途径
        其一,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键康档案。 对青年开展心理健康排查是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最佳途径, 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 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关注、引导和心理辅导, 还要对这些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谈话和和干预, 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对于社会上的青年,也应由所在相关部门,如工作单位、社区民政、居委会等进行定期调查走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其二,开展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体育、美育、科技活动,开展各类生命安全、价值观、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及交流活动, 丰富学生的视野, 完善学生的认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其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增长社会经验、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对自 身的自信心,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6]。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多元化培养青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培训活动。 结合青年的心理特征和时代背景,以社区街道、民政部门、社团等为单位,针对社会上不同青年群体,如农民工、无业青年、留守儿童等, 分别以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个性发展、社会适应性、创新性发展,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等为基本内容开展多元化专题培训。引起青年共鸣,增强青年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逸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刍论[J].成才之路,2020(18):30-31.
[2]魏文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20(20):165-166.
[3]左菊香.浅谈大当代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13):252.
[4]海英.疫情背景下大当代青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0(12):28-30.
[5]毛俊青.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6):110-112.
[6]王永杰,郭威利,刘英睿,莫科威,郑莹,陈曦.新时代高职院校当代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7):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