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体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浅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周宇飞
[导读]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对新时代高校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周宇飞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郑州 450000)
        摘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对新时代高校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德育一体化则是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坚实基础。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能力这一板块,对德育培养的意识较弱。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德育意识的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策略,突出德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德育一体化;大学生;创新创业
课题: 德育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JYB2020357)
        
        2005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德育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需要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就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建设  化是贯穿整个教育的阶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德育包含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德育的培养是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前提。

一、德育一体化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一)德育一体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根基
        优良的个人道德品质是培养其他能力的重要基础,创新创业意识是体现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不畏艰辛等优良品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育人的方向,即要重视德育,做到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而德育一体化建设又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供了指引。
        德育一体化是贯穿是贯穿一个人整个教育的环节,因此,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德有重要意义,德育主要来源于课堂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其次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新时代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尤为关键,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并不只是孤立于对能力的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更重要的是具有内外兼修的品质特征。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能力,同时更应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二)德育一体化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从文化角度来看,就是为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而德育一体化是贯穿整个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每一位学生都经过了思想政治的引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提炼,更是新时代德育一体化的精华体现,使学生潜移默化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一方面,深入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是高校教育活动的必要任务,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素养,果敢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德育教育决定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恒心,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建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而存在的,要深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三)德育一体化促进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完备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德育一体化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德育教育方式。德育一体化建设具有深耕细作的特点,本着扎实、稳健的原则,从儿童开始学校教育阶段时,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德育目标制定策略和方法。正是由于在前期的德育课程中的扎实基础,作为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前,已经经过多各阶段的德育教育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道德修养。正是因为前期德育一体化层层递进的德育教学方式,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定时,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等嵌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这样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之源,更与德育教育所追求的培养新时代四有好青年相契合。
        因此,德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锤炼高尚品格、养成优良学风等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德育一体化是大学生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石。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重智育轻德育
        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在逐步提高,这与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高考人数不断突破新高,说明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多年的应试教育模式依然存在深刻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进行引导,这也是高校目前开设就业创业课程的主要目标,但是课程中对德育教育的安排明显少于智育,也就是创新创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由此可见,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更要在能力的培养中深刻融入德育内容,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中缺少德育一体化的全局思考。如果忽略对德育的培养,那么即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掌握创新创业的技能也是以偏概全,如果他们在创新创业中有走捷径的思维而运用不正当的手段,那么这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同时也是忽略德育教育的严肃后果,因此,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要统筹德育一体化的思维。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出现过于自信和缺乏自信两种极端
        目前,毕业的高校大学生普遍具有相当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操能力普遍较弱,这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缺点。在他们实际就业之后,实操能力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与国内重理论轻实践的的教育现象息息相关。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更在意的还是分数的高低,或者是否达到及格的要求,能否真正掌握实际运用的能力变得无关紧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完全按照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不会变通。根据这种情况,针对在校生发起了创新创业意向的调查,同学们对于就业问题没有太多顾虑,但对于自行创业则有两种极端情况出现,一种是对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充足的信心,坚信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合理运用能够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另一种则是对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认为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并且还有留学归国的学生,倍感压力,对自己进行创新创业完全没有信心。


        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与高校德育教育的不完善密不可分,不可否认,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考人数每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在这座象牙塔里,获得知识与技能,拓宽视野,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网络大数据发达的时代,同学们获得知识和增长见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这对未来的就业创业是大有益俾的,然而,纵然他们得认知已经有了较大突破,但与现实还是有较大的落差。由于德育时效性不高,同学们不能以平稳的心态看待创新创业,从而造成心理认知的偏差。
(三)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思维僵化,实践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连续发布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但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思维僵化,认识不足,在具体工作中流于形式,不能将德育一体化的系统思维融入创新创业的课程中,这些院校仍然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认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的重心仍然是专业技能课程,在授课时以理论为主,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作为目标。很多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往往会因为实践经验不足,对很多问题难以分析透彻,更不知该如何有效解决问题,这都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如果不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是远远不行的,不能只局限于解决就业这个基础层面,创新创业好像是那些成绩差的、找不到工作的同学不得已而为之,这种观念是极为偏颇的,只有合理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能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从而减少盲目性。
        其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授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要求较高,而目前高校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是长期从事理论教育,缺乏创新创业的经验和对德育思维的融入,思维指导质量得不到保障,而这些都是由于高校在实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重视程度不足,培养模式不完善。另外,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的课程考评机制也不够完善,没有制定详细的考评办法,课程结束习惯用考试或者报告的形式结束课程,无法体现课程的实际考评意义,这也反映出学校在制定创新创业课程时缺少实践平台的建设,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检验。
三、德育一体化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完善德智共生为理念的创新创业指导的教育体系
        作为高校,首先要重视德育一体化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融入,要在整体环境中加强德育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出一个自上而下重视德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已经上升至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全面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统筹学校各方力量,将德育一体化贯穿至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当中去,传达积极正确的创新创业方向,提升思想站位高度,以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认知。
        高校要树立将创新创业引导至国家进步的层面上,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境界和高度。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培育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到与时俱进,设计丰富的课程教学活动,在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制定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中融入行业中前沿资讯,使课程与社会需求结合更紧密,培育出勇往直前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德育教育要贯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时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些都需要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中体现,这是德育一体化的思维体系与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后得出的结果。通过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高校大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理念,增强理想信念。同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怀,同学们需要明白,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小我价值的体现,更要深植爱国情怀,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思想境界和情怀。
        因此,德育一体化则是系统地将创新创业需要的优良品质进行传输,要贯穿创新创业课程的全过程,要覆盖到每一名学生,同时要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具体需求,将理想信念与个人的创新创业思想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实现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思想境界。
        在课堂上同样可以进行案例分享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清楚认识到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例如华为的创新之路,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就在于华为能够以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创新,不惧挑战。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勇于担当,争做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活的思维能力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要引导其拥有灵活的思考能力,这一点不仅是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更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多参加实践活动,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磨炼自己,找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多关注国家提供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相关活动,比如一些讲座或比赛,拓宽自己的视野,在不耽误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将理论转化为真实的体验,磨炼意志,培养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堂上的思维引导主要是依靠指导老师,高校应组建一支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能够准确分析当前社会环境,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能力培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教师的指导技能和思想境界,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对党和国家出台的关于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政策进行有效宣传,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创业渠道,灵活选择。也可以利用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青年创客等开展创新创业案例分享会等,大学生在交流中收获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增长见识,激发思维的灵动感。
四、结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的重点,在德育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要重视将德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要与时俱进,跟紧新时代的步伐,不断转变观念,从多个角度和方向分析问题,将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机结合,建立积极稳定的心态面对创新创业路上的机遇和挑战,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活力和社会担当。这不仅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潜能,更是为我国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将德育一体化真正贯彻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中,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念和努力方向,实现德智共生。

参考文献:
[1]贾宏汝.供给侧背景下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9):235.
[2]李少华.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J].中国商论,2020(21):185-186.
[3]杨照帅.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人民论坛,2018(32):116-117.
[4]王娟,胡彬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建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195-196.
[5]陈剑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8):127-128.
[6]张亚歌.“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8):10-12.
[7]陈斌.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1):40-41.
[8]张存钊.协同教育视角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9(60):264-265.

        作者简介:周宇飞(19包装设计、立体构成、图案设计女,汉族,河南郑州,本科,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包装设计、立体构成、图案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