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愚格
(洪山区武珞路实验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
摘要:德育教育,是对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道德影响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认识,因此,对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德育教学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需要将快乐教学理念贯彻其中,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德育课程教育有效化,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依照个体差距,全方位开展德育活动教育,来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活动。
关键词:快乐教育 德育活动 中小学
当下盛行的应试教育很明显已经给众多学子造成了诸多困扰,降低了学习求知本来的乐趣,升学压力让老师不能在正常愉快的状态下给学生传授知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大,书包的重量在不断增加,学生的教育幸福感降低,其学习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与有力发展,快乐教育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快乐教育强调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倡导积极的快乐观,引导和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1]。而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中小学来说,中小学生处于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三观的建立相对比较懵懂,对于是非的辨认不是十分的清晰,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剧烈变化,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氛围产生着难以预料的巨大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并重视这个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教育,加强对中小学“乐行生活”德育活动的实践探索就尤为重要。
一、“乐行生活”德育活动生活化
习近平的教育性思想,提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应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牢记需求,树立榜样,从中小学开始,接受帮助。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转变方式,同政治化、抽象化、空心化的说教中转变形象,回归到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它关注并引导学生的真实生活,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命,享受文明和健康的新生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热爱学习进而学会学习;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其次,从真实丰富的现实出发,紧密关注和围绕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什么,道德教育中有什么,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生活中的[2]。在生活方式上,学生的教育自然而富有诗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过程与其说是道德教育,不如说是诗意道德教育;与其让学生谈论道德教育,不如让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它。情感体验来自于生命本体论的内在深处,能够有效促进快乐生活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德育课程教育有效化
中小学最擅长使用的德育途径是思想政治课,而思政课教学偏重于学生的思想理论灌输,而忽视了对德育的实践考核,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同的途径,未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德育渗透到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克服只抓智育而忽视和偏离德育的误区,确保德育的观念、内容、方式和效率上的优化,激活学生的道德潜质。从德育的实践效果来看,并没有任何一种十全十美的德育课程教育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既有其优势,也有其缺陷[3]。在对相应的德育课程教学方法组合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做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启迪。
比如在讨论法中,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对德育事件、道德现象发表看法、展开辩论,各抒己见,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态度、道德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可采取分成讨论小组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小组一般为六至八人。小组成员可以灵活搭配,一般来说异质原则即将不同道德经历、道德体验、道德背景的学生组织到一个小组织中来,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小组内各人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分别说出来;并且小组成员就观点进行讨论、完善、总结,在辩论中产生竞争很容易加强团队意识。与此同时,需要学生调节好情绪,平衡好心态,振奋起精神,鼓足干劲,展示这个小组的精神风貌。当小组内部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总结小组观点并应教师的要求向全班学生表述本组观点。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基于中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的天性,教师善于对于他们进行公开表扬,比如,在学生信心不足时,抓住他们进步的点滴进行公开表扬,为他们打气、加油,不仅有助于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学习,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教师的大力嘉奖中产生自信。
三、全方位开展“乐行生活”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作为德育办专门负责组织、开展且针对性比较强的一个活动,其在运作上颇有“唯德育论”的倾向。事实上,作为德育工作者,教师既要充分认识到德育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的独立状态,需要单独拿出来进行强力推进;又要认识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的相辅相成,因此德育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也应该是体系化和可操作的。为此,中小学应开展三大德育活动。其一是“班队活动”。“班队活动”以体验式班会为主,是德育知识的延伸,也是促使学生德育知识上升为德育情感的一个途径,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德育的魅力[4]。其二是“中大队活动”。这主要以精品活动为主线,并辅加以一些其他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德育工作的课外延伸,其开展应围绕这样一个共同目标,即小学阶段围绕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初中阶段围绕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及青春期教育。其三是“社会成长大课堂”。这是学生真正接触社会的一个途径,“社会成长大课堂”实践活动应在研究中开展,在开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前行。
在“学习生活”德育活动的全面发展中,也可以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德育网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管理。学校在注重自身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家庭教育和校外社会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家庭教育是德育的第一课堂,是学习人才的摇篮;人生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第一名老师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的一部分。社会实践是学生实现道德素养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启发课堂教学中列举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德育理论,提高德育效果。
四、“乐行生活”德育活动以学生个体为主
目前,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式主要包括: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根据德育内容选择活动方式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段差异,找准德育内容与活动方式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内容与活动方式的高度统一。
针对年级特点,中小学校可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更加真实地成长。如在三.五学雷锋纪念日期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在端午、清明、中秋等节日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我们的节日.清明”“我们的节日.中秋”等系列活动。在六.五环境日期间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在抗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期间开展“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主题教育活动。在十一国庆期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开展“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主题教育活动。当然还需要根据德育活动开展的形式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德育理念,如“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小学段侧重组织学生通过包粽子、编儿歌、观看赛龙舟等形式开展“美味粽子大比拼”“龙舟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活动;初中段侧重组织学生通过诗词吟诵等形式开展“爱国诗词朗诵会”。
参考文献
[1]刘济良.德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6):7.
[2]王洪杰.我国中小学隐形德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9):91-94.
[3]马卫宾. 立德树人语境下中小学体育开展德育的文本解读和实践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李庆勇.关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反思与建议[J].学周刊,2016,(2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