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勤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第五小学
摘要:问题情境是教师通过讲故事、提问题、多媒体等方式,在课堂中塑造特定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具有直观形象的物理属性,还具有塑造心理场,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心理属性。问题情境之所以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应该包含四个步骤:背景、冲突、疑问、解答,这四个步骤可以用来讲授大多数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不理解问题情境的创设意义和创设方法,忽视了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策略;?情境创设;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生活还处在适应阶段。观察中发现,小学生对于专注状态的保持较为困难,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很容易出现走神,这给小学生的教学工作带了一定困难。这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时刻观察学生的状态,并灵活调整授课进度以及难度,保证完成核心知识点的教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出疑问——讨论并建模——解答并应用的顺序,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在集中——放松——集中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弱化认知难度
小学生具有认知水平低的阶段性特征。学生认知组块化程度低,难以理解抽象概念,这是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必要的学科常识。而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并且知识点前后连接紧密,这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弱化教学难度,将抽象概念通过具象的事物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认知组块的形成。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概念的教学,这是对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充分照顾。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问题情境教学,具备强烈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会用到数学基础知识,还会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指导意见明确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的培养,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如此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情境教学符合人类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感知、理解、深化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加深认知的组块化程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二是对于心理场的塑造,教师通过营造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特定心理氛围的感染。心理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而且对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有正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注意两个要点,第一,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第二,心理氛围的营造。只有先做到这两点,才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电教创设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多样化、趣味性的特点,这对小学教师开展情境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代表的内容。同时,多媒体能把教师从板书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自由发挥的空间。
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教师可以运用电脑演示,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教师讲起来也更方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教师要积极利用。
(二)设问创设
疑问、建模、答疑,这是教师用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置悬念,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制造数学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学节奏的张弛有度,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设问创设法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结合使用。
例如,对分数化小数的讲解,教师对学生说:“一个分数能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有大秘密。能不能转化,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你们考考我。”学生出分数考验教师,并用计算器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分数化小数的秘密是什么?”这个问题会一直吸引学生探究答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究答案的欲望,教学情境就在设问中得到有效创设。
(三)故事创设
故事,是人类思考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故事创设法,是教师直接将知识点和故事相结合,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渗透数学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并且故事本身就具备背景、冲突等认知上的冲突,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分散、缺乏自制力、认知水平低等身心特点,导致学生难以做到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故事加以引导。
(四)障碍创设
障碍问题的创设,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提出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个问题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有一定联系,但是仅凭现有知识又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创设就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心流通道,大幅强化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习到的新知识也能有效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稳固的认知组块。
例如,在小数除法的学习中,教师可根据已讲过的知识设置问题36.15÷15,学生计算完毕后改为36.18÷15,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余数多了一位,怎么办呢?当解决余数多一位的问题后,教师再把题目改为36.1÷15,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障碍创设,就是在一层层的难度提高中,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发出学生进步的欲望。
三、结语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生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认知水平低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丹,吴正宪.培养小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实证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7(005):100-104.
[2]陈赛霜,倪青,童建芬.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课堂实践研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7(00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