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2期   作者:张宁
[导读] 本文依托某公路工程边坡进行现状调查和建立加固前后数值模
        张宁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本文依托某公路工程边坡进行现状调查和建立加固前后数值模拟,分析对其应力松弛带的判断,采用节理控制来模拟其可能的破坏模式,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获得其稳定安全系数。发现岩质边坡现在稳定状态处于欠稳定,现状边坡存在不同种类的破坏模式,由此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经过治理加固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达到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岩质边坡;强度折减法;破坏模式;稳定性;加固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得到建设,在开挖边坡时,有必要对边破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治理进行评价,确保工程工程的安全。目前该方向已经吸引诸多学者的关注,今后也是一个火热的研究趋势[1-2]。黄笃学等[3]研究边坡大量揭露的节理对边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王超等[4]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岩质边坡开挖对岩体破坏、应力分布及位移特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某公路工程边坡进行现状调查及加固前后的数值模拟,通过对其应力松弛带的判断,采用节理控制来模拟其可能的破坏模式,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获得其稳定安全系数,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1工程概况
        四川崇州市山区由于地形切割强烈,山高坡陡,层状岩体以及风化岩体发育,雨量充沛。因此,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在加快崇州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中,由于工程切坡破坏了边坡内部应力的平衡,公路沿线诱发大量的山体滑坡。
        根据勘察报告,研究区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以古生代石炭系和泥盆系陆相沉积岩最为发育,次为晚三叠系复陆屑沉积岩,呈飞来峰形势。据现场地质测绘及钻孔勘探,区内主要揭露地层及岩性特征如下:
        ①1-1素填土:青灰色,稍密,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成份以卵石为主,少量为砾岩,其余为砂及少量黏土充填。
        ②2-1粉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呈可塑状,切面规则,稍光滑。
        ②1-1强风化灰岩:灰-灰黑色,微晶-细晶结构,碎块状构造,卸荷裂隙发育、呈张开状,铁质浸染,无充填,岩块较硬,锤击声脆,岩芯破碎,以碎块状、饼状为主,少量呈短柱状,块径一般3~6cm,层厚2.0~5.6m,属IV软石,含30%左右V级次坚石。
        ②1-2中风化灰岩:灰-灰黑色,微晶-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密闭-微张,充填方解石脉,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岩芯较完整,以柱状为主,短柱状为次,少量块状、饼状,节长10~25cm,最长45cm,RQD=70%。属V级次坚石。
2关键断面边坡概况
        边坡坡面裸露,坡长约25米,坡高35~39米,坡顶有植被覆盖,边坡总体倾向211°,坡面上部(距坡脚24米以上)坡角73°~76°,下部坡角55°~60°,无支护,无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出,坡面上无溶蚀沟槽,坡脚有采空区,宽度约10m,节理裂隙发育,层理面明显,容易发生顺层滑移破坏。
3有限元分析
        本次数值模拟边坡大小比例按原边坡1:1进行建模,模型宽度及高度足够宽以消除边界的影响。岩体结构面采用Phase2软件中的无质量Joint单元进行模拟,加固措施锚杆及锚索采用软件中的Bolt单元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基本假定如下:地层材料采用Mohr-Coulomb准则计算;地层和材料的应力应变均在弹塑性范围内变化;不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
3.1数值模拟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表1为该边坡建模所采用的物理力学参数。

3.2应力松弛区判定
        用假设的开挖过程大致圈定出该边坡的应力松弛区范围,如图1所示,红色圈内即为该边坡应力松弛区较为集中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边坡上部及坡脚平台外侧区域,应力松弛区可分为两段:0~77.3m为应力松弛显著区,77.3~170m为应力松弛渐变区。

图1  断面边坡Δσ1增量图
3.3边坡现状稳定分析
        结合上述应力松弛区的判断,对边坡进行划分区域,然后进行节理裂隙面的添加,对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进行模拟,并计算其稳定安全系数。
        经过计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0.95,由图2边坡潜在破坏模式可知,边坡存在顺倾的岩层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面控制,在边坡上部存在沿岩层面溜滑的薄层危岩体。受节理裂隙的影响,在坡体强度衰减的过程中,在坡脚平台外侧的岩体也存在位移反应,但其与坡面的距离较远,影响较小。

图2  断面边坡潜在破坏模式(稳定安全系数0.95)
3.4  加固治理过程稳定性评价
        结合边坡现状可能的破坏模式的模拟结果,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加固采用深、浅加固措施相结合,加固目的主要为了限制坡体上部可能发生的顺层滑动,同时确保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边坡分两级开挖,第1级坡面按坡率1:0.75,第2级坡面坡率1:0.5进行刷方,上部3排预应力锚杆十字板,倾角15°,长度20m,锚固段10m,设计拉力250kN,下部7排自锁型预应力锚索框架,倾角15°,长度24m,锚固段10m,设计拉力700kN,坡面开挖完后,坡顶危岩体被基本清除。图3为边坡加固后坡体塑性区的分布情况云图,由图可知,加固后的坡体塑性变形发展很小并未贯通,加固后的边坡稳定状态达到要求。

图3 断面边坡加固后塑性区分布削减云图(稳定安全系数1.58)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某公路工程选取一个典型边坡断面,进行现状边坡及加固后的数值模拟,通过对其应力松弛带的判断,采用节理控制来模拟其可能的破坏模式,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获得其稳定安全系数。发现矿坑边坡各边坡现在稳定状态处于欠稳定,现状边坡存在不同种类的破坏模式,经过治理加固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达到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臧焜岩,李梅红.基于GA-BP模型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J].中国矿业,2019,28(06):144-148.
[2]陈飞,钟连祥,郭顺,李小双.生态防护技术对稀土矿山边坡的固坡效果[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03):132-136+143.
[3]何书,陈飞,刘强,刘友存.稀土矿层厚度对浸矿边坡渗流及稳定性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38(03):528-534.
[4]潘懿,阮琰文,黄英华.高寒地区露天矿边坡治理技术应用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7,37(07):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