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帅
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2
摘要:我国的农村规划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如何适应新农村城市化的要求,成为了实际中的难点。本文从认识和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农村规划的要求。利用多听、巧说、实干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规划的编制思路。
关键词:实用性;乡村规划;思路实践
目前中国出现了一股农村热潮计划。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规划的重视程度。国家政府对农村规划的研究有多种做法,而社会各界对乡村规划的建设成果也在积极的讨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发展规划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厘清农村规划实践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规划的概念,并将实用性的农村规划要素和技术方法相结合,以期为我国农村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一、当前乡村规划的困境
(一)规划内容的针对性不足
农村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由于小规模、分散、密度低的农村,规划应包括农村综合区域规划、更新计划、社区规划等,不仅要在住宅区中分配建设性空间,而且要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进行协调。注意非建设性空间,如农业区、自然环境等,以及各种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产生了不同村庄的不同需求,而这些需求与其他群体的需求都各不相同。
然而,由于受传统规划方法和乡村规划方法的制约,乡村规划往往不受传统规划方法的影响。最突出的问题是与实际发展不相联系,这就关系到农村人口的物质栖息地,而且与农村生产过程缺乏联系;该地区的组织设计与村民的生活方式有明显脱节,城市社区特征明显,城市服务内容复杂,有一些类似城市规划的问题,缺乏地方特色和空间特色。农村规划对城市化和农村的重要性有片面的认识,现代化实现“并村退村”联动指标的土地增减;试点村的村民人数达到一万人,并建立了大型集中居住区和高标准的城镇化。
因此,农村规划陷入了“不懂如何编、编了不好用、不用比用强”的两难境地,出现了城市或千家万户异化“繁荣”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甚至破坏了生态环境。
(二)规划手法的操作性不强
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城市规划、村庄规划,要立足农村实际,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和农村特色”,农村中要体现出村民自治,农村规划必须从下到上控制农村集体区域的建设,基于农村实施问题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农村规划不能采用传统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方法,而是应与村民进行深入沟通和协调,在项目准备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规划方法。而且,由于村社和村民对农村规划的认识有限,对规划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相对不足,更难以将规划的图形化成果真正转化为建设成果。
然而,过去一些规划者只停留在对农村的物质认识上,或者对农民没有深入地了解,往往忽视了村庄自组织行为的复杂性和景观系统的特殊性,忽视了多样化实施者的多样化需求。一方面,规划结果脱离实际,农村无法对其理解和落实,最终成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在不了解村民需求的情况下,主观上确定了一些建设指标,这不仅浪费了公共投资,而且加重了农村的经济负担。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协调,规划缺乏领导性和可读性,这也说明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实用性乡村规划方法——三类手法
(一)“多听”——切实了解乡村、倾听村民想法
要想与农村实际保持密切联系,就要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农村,倾听农民的真实想法,向农民学习,规划村庄学习。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看待农村,深入田野、走进农家,做一个实地调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农村的物质环境,并分析不同角色的实际心理需求。同时有必要厘清农村发展的历史脉络,解读农村建设的需要,对农村现状进行详细研究。例如,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心理访谈,总结出村民、游客和影视工作者的不同需求。
既要搜集农村的历史资料,又要说明独特村落形成的原因。一方面要适应多学科的要求。如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的规划发言权,往往被忽视,各级主体责任混乱,这是规划实施的巨大阻力。必须明确规划人员、城乡管理人员、村民和规划教师的责任,城市规划实例,组织市、区规划研究部门,协调全市各类相关区域规划,制定总体目标。要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场地分类制度,制定每个城市和村庄的技术指南,开展农村分类工作,在城乡框架和村民之间建立多方位的互动机制,在村委会会议上与中央决策机构共同制定方案;规划师应全程参与,发挥技术分析、情景模拟的作用和决策支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体协调机制,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互操作性。
(二)根据需求确定内容
农村规划包含了很多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内容就变得更加复杂和无针对性。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分析村庄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找出答案。农村的规划一方面是总体空间规划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全面审视农村的农民居住环境系统的自然、人、社会、产业,空间支持和其他方面。通过对各方面优缺点和环节的分析,得出农村聚落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产业、空间和支撑三个方面。
(三)根据实施确定深度
农村规划绝不是“越深越好”总而言之。要根据不同的实施方法、不同规划内容的层次、深度和灵活性的差异,确定差异化的规划思路。村庄规划上,农村建设包括对村庄发展方向的管理、对建设主体行为的控制和实施。在宣传性强、排期要求高的内容中,要求严格的县、市接管;采用刚性编制方法对指标进行控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地方特色应体现在规划指导下农民自主实施,所以村民通常是最重要的实施要素,而规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优先定位,适度降低深度,为村民独立建设留下空间。
(四)根据受众确定表达
农村规划也不是“越细越好”,应该是专家的技术成果和农民的宣传成果。应该使用技术服务来规划审批管理;表达要专业正式的效果,主要是让村民对反馈意见进行讨论,以便于理解,此外,规划成果的表达应围绕核心内容,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根据农村规划审查技术成果“技术简报”的表述,目的是细化规划内容,突出项目语言,通过表达主要控制要求和对该村工程建设的要求,以更多信息技术服务为导向,描述所出现的形式以及设施意向规划的表达与差异化表达方法。
结束语:如何实现“山清、水秀、怀旧”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农村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基础,深入了解农村不仅有利于抓住农村的特点,同时也促进了对我国社会特点和城乡关系的全面正确认识。
作者简介:邓帅(1986-10),男,汉族,籍贯:湖北天门,当前职务:规划设计人员,当前职称:中级城市规划,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