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黄春媚
[导读]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家国情怀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思想情感,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展开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周鹿镇周鹿初中    黄春媚     530603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家国情怀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思想情感,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展开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基于此,以下对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与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价值;路径探析
        引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蕴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的观念,强调培养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家国情怀的内涵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历史学科中有相当多的有关家国情怀的素材,无论是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还是近现代探索救国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谋求国家独立与富强的志士仁人,或者是世界史中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精神,都是践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宝贵土壤。
        一、深入挖掘历史教材,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主导,入选历史教材的材料是诸多专家、学者重重考核过而选定的,本身就包含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在力求详尽、客观阐述历史史实的同时将其中的家国情怀挖掘出来。例如,教材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章节对我国清朝前期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清朝前期……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其中就蕴含着家国情怀,在分析这些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客观、深入的解读,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引申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又如,在上《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节课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材料内容进行解读,给学生讲解唐朝当时的盛景和文化气息,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强家荣的道理,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有重要意义。
        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感触内化家国情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历史教学要密切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指出了初中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生活这个基本问题。历史教学联系社会生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历史、检验历史、应用历史,充分发挥历史学习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挖掘、利用历史学习资源,如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历史遗址、历史照片、历史影视等,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内化家国情怀。如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落脚点,同时,又强烈对比了近代中国满目疮痍的悲惨,反衬了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学这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搜集多样化资源,如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形成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识。这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家国情怀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的顺利实现。
        三、借助素材,开启多维呈现
        不同于传统历史课堂对历史课本的枯燥解读,融入了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课堂,否定了以往空洞的说教模式开启了借助多样化素材、通过多维度展示历史情感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新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著作、典型红色歌曲、图片等,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相联系,进而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正向学习动力。以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掌握历史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影《地道战》片段,引导学生借助影视作品了解日本“开始侵华—扩大侵华—全面侵华”的历史过程,并使他们领悟中华儿女“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民族之魂,感悟“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的命令中蕴含的民族气节和民族豪情。
        四、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当前的家国情怀教育中,教师可以融入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全球视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开放和包容,离不开求同存异,离不开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和交流。不同的文明需要相得益彰并且和谐共生,而不是相互对立和抵抗。当前,我国十分重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并且持续贡献我们的力量和智慧。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和合并,进而呈现了民族融合、各个民族相互交融和学习及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结束语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构成,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是每一个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但是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推行。现如今,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学生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不高,缺乏家国情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展开家国情怀教育,以此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丽.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陆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