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问题及对策 胡雪

发表时间:2021/3/1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胡雪
[导读] 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小学最重要的三大课程之一,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牛补歹完小     胡雪     6500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小学最重要的三大课程之一,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问题及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动手操作活动;问题及对策
        引言: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培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从而不断地动手实践。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设施,更加直观、形象地开展教学活动,将对抽象的事物理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让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加直接,记忆更加深刻。
        一、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困境
        (一)以教师为中心
        在动手操作教学活动中,操作材料作为教学互动的媒介,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因此,其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在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大多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选择的,很少参考学生的意见,有的更是直接选择市场上配套的操作材料,严重缺乏个性化且呈现一定的成人化,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同时也非常不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二)深度不够
        动手操作的有效实施,指的就是在学生的个体学习经验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操作学习和交流学习相结合,进而突破个体学习经验的局限,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学习与知识学习的融合依然不够充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商讨不足,在操作活动结束之后,对于操作的意图和过程又缺乏足够的交流和反思,从而导致操作活动学习深度不够,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实施方案
        (一)培养兴趣,收集信息,初获认知
        充分、丰富的课前准备可以让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更加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应当以一些趣味、生动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可以既参与其中,又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感悟,收获知识。教学设计首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在充分理解了教材内容后,充分结合多种材料,增加课前互动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被吸引。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设计教学互动,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各式各样的想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更使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一来,数学课堂会更加活跃。
        (二)营造温馨的操作氛围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的操作氛围,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个氛围中能够放心大胆地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小学生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数学操作活动中了解数学中的真正奥秘,从而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是小学阶段学生探索知识,以及认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主要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启蒙阶段,情感认知、思维能力等的发育都不够完善,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探索事物内在本质的时候,也多是依赖感官体验。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深刻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并在主观情感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操作,从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发展。
       (四)引导正确的课上动手操作过程
        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开始,那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重中之重,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好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系统、合理、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就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更不能忽视课上的动手操作。有些教师认为课堂就应该系统地讲解知识,忽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过程的观察,这是非常片面的。教师课下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是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课堂的动手操作,是为了更好地纠正学生的动手操作行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升级,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创新,教师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学习与发展。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银瑞.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98-199.
[2]孙彬.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上),2019(10):193.
[3]吴旭杏.基于动手实践的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0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