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郭丹 谭加林
[导读] 中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时期,新时期背景下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班主任应该不断制定出自己合理化的举措,能够带领中小学生进步。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楚江镇中心小学     郭丹    谭加林    424300

摘要:中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时期,新时期背景下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班主任应该不断制定出自己合理化的举措,能够带领中小学生进步。班主任工作开展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引领。基于此,本文章对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
        引言:中小学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德育是素质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必须要正视当下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问题和行为成因,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提升德育的效果。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一)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从实际状况来看,部分学校及中小学班主任本身缺乏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及作用,学校教师与家长往往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水平状况,忽视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保障提升,一味地将文化成绩视作评价学生的标准。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并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三观。
        (二)德育教学内容背离了实际生活
        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滞后性,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其缺乏一定时代性,教学内容无法引起中小学生的共鸣,也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思想教育效果。部分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停留在学雷锋做好事的层面,中小学生普遍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此类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离甚远,其实用性不强。此外,很多中小学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不够了解,也没有利用网络去获取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德育教学内容,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一)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将传统说教变为言传身教
         对于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或者家庭度过的,这样就意味着教师和家长是他们接触最频繁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中小学时期的学生,他们经常把教师当作自己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成长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做好中小学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中小学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并且通过自身的言行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组建多种德育教育活动,提高发展
        班主任应该以多样性的德育活动开展为出发点,不断释放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开展班级德育主题活动,以“良好道德我拥有”为主题活动,班级内部学生针对该主题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和研究,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德育主题研究之中,形成自己清晰的理解和认知。德育主题活动评选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德育洗礼。在相互促进和带领之下,能够对德育学习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另外,班主任能够在班会组建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认识到自我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意义。可以组建学生参与到课外德育实践活动中,以环保、志愿者服务等为德育主题出发点,让学生能够调查危害环境的相应行为,然后制定出环保举措并实施。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活动实施场景,也会进一步的在德育活动中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这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也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三)更新德育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教育效果
        德育工作内容与德育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中小学德育教学效果,班主任就必须要合理设计德育教学内容,提高其实用性。班主任应当与学生进行适当交流,了解其实际精神需求,结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搜寻德育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中讲述这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反面案例及利用网络的正面案例,全面描述信息时代的特点,杜绝以偏概全,而且在案例讲述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讨论,将以往完全由教师主导的课堂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教育效果。
        (四)建设班级德育主阵地,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并且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而环境又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基础。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学校可以举办一月一主题活动,这些都是营造德育氛围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感受到德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收获良好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从管理氛围、管理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需要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积极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做学生的亦师亦友,以实现良好平等的相处,真正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艳迪.人本化视角下的德育教育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123-124.
[2]卓发乾.关于中小学德育的探讨[J].新课程(下),2019(09):241.
[3]林碧周.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点滴谈[J].读写算,2019(2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