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交互策略在小学生水墨画课堂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马燕
[导读] 在小学美术课堂采用“学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改进学法,在问题导学和实践互动的活动中先学后教、层层启迪,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深入浅出地去领会、理解并继承传统中国水墨画技艺的独特魅力,让传统美术与小学生天真的创意完美融合。

马燕   江苏省无锡通江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8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采用“学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改进学法,在问题导学和实践互动的活动中先学后教、层层启迪,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深入浅出地去领会、理解并继承传统中国水墨画技艺的独特魅力,让传统美术与小学生天真的创意完美融合。
【关键词】水墨课堂;学导交互;学习思维;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48-01

       学导课堂是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课堂形态。而学导式教学的师生交互模式,就是强调以生为本,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帮助,生以问题、展示对话、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这一教学策略运用到小学美术课的水墨画教学中,将有助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审美兴趣,在绘画学习和实践中发展审美思维。
       众所周知,中国水墨画是优雅、精妙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而传统古典要与活泼创新同时呈现于小学生的美术课堂并非易事。学导式教学模式是在“导学促创”的互动活动中,让学生隐秘的审美意识受到层层启发、在自主探究中深入浅出地体会、发现并掌握水墨画独特技巧与魅力,让传统美术与小学生天真的创意完美融合。
       一、问题导学激活学习思维
       1、依托视频 设计问题
       以二年级《水墨画花》为例,学生已学习过《花儿朵朵》的内容,并在线描写生时观察过各种花朵的花瓣、花蕊的形状和颜色,曾利用各种软度和韧性的彩色纸和废旧材料制作、表现花儿的造型和姿态,学生对花头花朵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笔者最初的教学设计是以诗歌导入课堂,意在加深学生对水墨画的理解,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但此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的情感和认知特征存在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及时反思改进了策略,选择了用花开的全过程动态延时视频替代了传统单图,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一朵花绽放的不同阶段、不同角度去观察花儿的不同姿态的特征,吸引学生主动在动态惊艳的“开花”情景中捕捉细节,回应观察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培养审美兴趣的同时,提高审美观察能力。
       2、示范激趣 设计问题
       在水墨画花朵的第一步示范教学中,最初我用不同浓淡的水墨结合花朵、花瓣、花蕊画出花头的特征,但是难以抓住学生跟着我的示范去关注水墨表现的变化,因此我将示范画彼岸花的过程设置为“猜猜我画的什么花”的问题。问题拉动了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老师画的是什么花?水墨画的花有什么特别?没有色彩的水墨给你什么感受?结合花的特征,学生会注意我在画花、蕊、茎、叶的时候如何用笔、中锋画了哪个部分;侧锋又如何用墨;墨色变化结合了花朵哪个部分的特点等。看完示范后,学生印象比较深刻,在比对桌上分发到的荷花、菊花、水仙花等不同的图片时也能很快找出差别。动态发展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比较并自主发现水墨画花在工具使用、表现手法的独特。



       二、实践导学建构探究思维
       1、点拨引导 体悟难点
       陶行知说:“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安静的水墨画相较于学生以往的熟悉表现技法和工具而言更为清淡,容易寡味无趣。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指导性策略,指名学生上台,让学生在我引导性的提示下大胆地根据观察到的对象特征,自主体验绘画工具表现时带来的不同感受。当学生从第一笔落笔就出现困惑时,我便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每一笔,探讨水与墨色变化的奥妙;当发现学生笔尖先蘸水和先蘸墨也会有不同,一笔轻点一笔按压呈现不同变化时,我便及时地去启发学生体悟、积累表现的笔墨技法和经验;当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提出表现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便统一演示、对比、添加后,让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去感受并掌握表现的技巧。
       以学生为实践主体,教师的指引是为了协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让他们在自主体验中摸索、探究,感触到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的示范应该是为了促成学生亲历完整的学习过程,体悟并解决其中的难点。
       2、欣赏比较 促进内化
       “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自己重新发现和重建,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传递”。教师在表现技巧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掌握学生的理解和内化情况?在欣赏中讨论和比较,就是一种很好的对表现技法进行理解消化的教学策略。不同画家画同一种花时,会因为不同的观察角度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而采用或工笔白描或没骨表现等不同的技法去加以描绘。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体会水墨画技法的多样和趣味,感受不同笔法和水墨变化带来的无穷韵味,同时为学生把握构图、姿态、变化、技法提供充分的参照和铺垫。
       除了欣赏了大师作品,也可以出示不同同龄儿童作品的展示,通过对比、交流等自主探讨的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怯懦不敢落笔,以及水、墨调和需要的灵活舔笔、转锋、用笔和用水、画面安排、枝干花叶的对比与衬托等等一系列的具体困难。学生在水墨画花的过程中,既有前期观察与思考的铺垫,又对水墨画的技法产生一定感受。因此当不同的思维水平,不同能力学生对不同层次、不同手法和不同意像的作品建立起自己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的多维标准之后,他就会了解水墨画简约而丰富、雅而不难的特性,产生主动尝试、生发创意的欲望。
       三、审美导学提升审美素养
       水墨课堂的审美应是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从重共性走向重个性,从重知识能力走向重体验感受的自主审美判断。譬如《水墨画蔬菜》,审美的部分因过于生活化很容易被忽略,所以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声像结合的呈现方式或是游戏或文学故事吸引的方式,能引导学生对表现对象的外形、色彩、肌理有充分感受,教会他们用视觉、触觉进行直观观察的方法,培养起对自然物象和生活意趣的审美。
       而水墨课堂的欣赏,不仅通过作品实例的比较、欣赏与讨论,使评价过程有针对地进行艺术探究,更要通过自主探索用水墨画工具和技法进行直观体验,丰富审美感知。而中国画本身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优雅,其中的传统寓意就像“泉中水,墨丹青,花瓣落地亦有声” 渲染的意境一般,因此学导课堂尤应注重学生的技巧习得,并从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才能实现水墨知识建构和中国传统水墨的审美意识的双向提升。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方式。”因势利导、导学促思、导学促创的学导交互的水墨画课堂,当重在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预设、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表现体会的实践中得到层层启发,让学生带着好奇专注学习,走进情境启动思维,在问题的探究、解决解决过程中把握水墨画的表现技能,生成审美体验,并将这种兴趣和体验转化成熟悉和喜爱,乐学爱学、学有所得,让中华传统艺术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