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展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王振
[导读]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新型的教学观念让教学方式焕然一新,美育的培养是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前提条件。在现代化教学中,美育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第二高级中学    王振    111300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新型的教学观念让教学方式焕然一新,美育的培养是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前提条件。在现代化教学中,美育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的不断启迪,使学生和古诗词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营造一个具有“美”的古诗词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美育研究
        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升传统文化修养的关键。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环境下,高中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好审美鉴赏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古诗词内容的同时,获得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把握。而学生思维品质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最终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传承古诗词文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范,把握其背后的深意和意蕴具有一定难度。建构主义学派认为,教师并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依赖他人帮助、借助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方式获得知识。为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真正领悟到古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古诗词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些视觉、听觉或现实情境,也可以依赖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创设情境,借此来激发学生情境体验的兴趣。例如,在讲《赤壁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借用林语堂对于苏东坡的评价作为教学导入:“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在导入之后教师即可基于此来创设问题情境:“这里描述的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今天学习的诗是他在什么时候创作的?”借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审美情感,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二、寻找美育载体,增强学生体验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美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美的依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而在带领学生深入解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古诗词的独特意境,带领学生加强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而结合独特的气氛和场面,让学生能够身入其境的去感受,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例如,在《离骚》的教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表达了作者屈原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在整首诗中,运用了美人香草,以及大量的神话传说,深刻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精神。在本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寻找具有独特价值的意象,让学生结合相应的载体,加深对本篇诗作的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蛾眉”,“芰荷”,“芙蓉”,“鸷鸟”等独特的意象,加强美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古诗词在意境上呈现了一个多方面的形态美,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就能体会到古诗词描绘的不同的意境美,每个意境都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学生通过意境美,能够体会到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如,《声声慢》这首词给大家描绘了这样的一个意境:在这种严寒的天气下,诗人无法安然入睡,诗人想通过睡觉来逃避短暂的痛苦,可是越想睡觉就越难以入睡,诗人于是想到了自己的丈夫。于是披上衣服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可是由于自己的孤单,感觉格外凄凉。在喝酒的时候,天是灰暗的,这时候却听到了孤雁的声音,诗人感觉更加凄凉,看到那些菊花也是憔悴不堪,想起丈夫在世时与自己在一起的情景,现在只留下了自己一个人感受这种孤独的煎熬。自己一个人感觉时间也变长了,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天空又下起雨来,眼前的景象使作者感觉更加悲凉。学生通过这个意境不难感受到诗人的孤单凄凉,通过反复阅读感受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如今却只有一个人的寂寞与思念,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到词中的意境之美。
        四、利用有效资源,引导学生赏析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进行体会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要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正确、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赏析古诗词时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自身优美的语言表达,为学生想象与思考创造有利条件。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每个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在不断领悟中实现自身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到诗人表达的情感,对作品含义的把握才会更加准确。例如,在杜甫的《登高》的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我国各地秋江景致的图片与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后可以对“沙洲”“滚滚长江”“落叶乔木”等内容形成直观印象。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将眼睛闭上,想象青山绿水、水清沙白等景象,自己则根据作者当时的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积极总结经验,让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古诗词鉴赏与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感悟古诗词美的意境的同时,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使学生提升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学生能够通过鉴赏古诗词,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受到古诗词的熏陶,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得到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作作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推动语文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古诗词产生动力。
参考文献
[1]郭鹏忠.探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01):28-29.
[2]薛婧.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探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9.
[3]席嘉语.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文学教育(下),2019(09):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