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彭梅霞
[导读]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小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门学科是以前比较受忽视的学科,而现在被人们重新重视,需要老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适应时代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素养。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斑竹垱小学     彭梅霞     434315

摘要: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小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门学科是以前比较受忽视的学科,而现在被人们重新重视,需要老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适应时代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策略
        引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当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够给教学活动带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道德与法治课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虽然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中高考的竞争压力之下,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依然存在,致使一大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于被动式学习,很少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再者反观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实践,评价考查学生的方式仍以考试为主,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开放型课程来说,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关注,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应培养的能力也有所漠视。应试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弱化,学生习惯于“缄默式”地听课,很少愿意去主动学习。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自学的规范引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闲着,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很快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或者是东张西望不认真。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及时予以规范,引导学生重新回归学习。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会遭遇一些疑难,阻碍学习。对此,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顺利突破课本上的知识难点,从而为实现有效自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小组合作实施体验式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想法和思维,要让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有效利用,促进“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起到最大化作用,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则更为凸显“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对班级上的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其性格特点、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挥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生们能够增强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紧张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遵守规则”时,由于涉及的很多规则都蕴含法律知识,笔者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方面知识。以交通规则为例,事件是某某在上班路上赶时间闯了红灯。在模拟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当法官进行判决,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谈到就算没人、没车、赶时间都不能闯红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学生认识和理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建立了规则意识,提升了道德品质,增强了法治观念。
        (三)加强师生互动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在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内容。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维护自身的教学权威,除了知识输出之外,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延展教学思路,加强师生互动,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在新课堂中的合作者,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提升核心素养的积极性。
        (四)将生活实际融入情境教学
        小学生身心发育欠完全,其生活范围也普遍局限于家庭和校园,活动范围较小。然而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行动力和洞察力,他们对自己所生活的区域存在探究的欲望,并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较熟悉。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特点加以运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加入关于小学生生活区域附近的关键要素,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将会让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小学生也有机会实践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就需要了解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改善自主学习的实施方法,注重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做好规范引导,加强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让教学活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朱翠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7):15.
[2]林镇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05):62-63.
[3]文凯仪.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8(03):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