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思考 徐立恒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徐立恒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我国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还要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贵州省福泉中学      徐立恒      550599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我国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还要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坚持“管育并重”的原则,明确“管”和“育”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得学生从心理上借助班主任的管理,最终对自身的错误的行为举止进行改善。基于此,对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策略
        引言: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传统的关注成绩提高转变为重视素质教育,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不仅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其道德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模式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管育并重模式认知程度较低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管和育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管育并重模式开展管理。但是多数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管理理念和手段比较陈旧,对管育并重模式中的德育内涵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对其开展存在一定的疑惑。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常常面临无从下手的现状。并且在教师传统的管理理念下,片面地认为管育就是管理和教育,忽视了这一手段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教育和管理之间的平衡。如此一来,传统高中班主任这一教育管理模式,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育人理念相冲突,不仅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任何帮助,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的成绩出现滑坡的现象。
        (二)学生方面
        对于中学院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为什么价值难以体现呢?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对德育工作的了解,其在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上存在诸多缺点,如不良嗜好、缺少良好学习习惯、品行不端正等,这些缺点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学习中则表现出没有学习目标、主动性不强等。另一方面是电子产品的影响,如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会影响其三观,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心理问题,承受能力差,且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些不良信息会加重学生的叛逆行为,对学习产生抵触。



        二、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使用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
        使用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对于提升德育教育成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班主任要摒弃传统、落后的德育教育方法,尽量不要对学生进行硬性管理或者硬性教育。以往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教育方法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提升德育教育成效,还会激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其次,班主任要加强生活化教育方法的应用,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先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和紧张心理,再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最后,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定期进行城市清理活动定期慰问孤寡老人等,通过各种各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具备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展开心理辅导
        受到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各种信息充斥于网络,而这些信息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使得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或多或少会接触到,进而对其产生影响,而负面信息接触过多则会导致学生的三观发生不良变化,还会加大其心理压力,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对其日常生活与学习产生影响。所以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期间,需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据此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及需求,若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找出其原因并了解其严重程度,据此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心理问题在没有严重时得到缓解并逐渐消除。
        (三)明确“管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地位
        高中班主任为了构建“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时候,必须要明确“管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地位。为了保障高中学校的正常秩序,高中的班主任必须要采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并将其运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提升管理效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应对日常管理力度控制好,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给学生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另外,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尊重学生的隐私,站在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对学生开展日常管理。否则,一旦违背了这一原则,管理出现过渡的时候,就会导致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产生逆反的心理,进而制约了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展开,无法体现“管育并重”模式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结束语
        为了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自觉遵守社会中的各种道德行为准则,而专门实施的一种思想教育,就是德育教育。只有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将德育教育融入高中班主任管理中,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永.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9):94-95.
[2]石勇.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价值探究[J].中华少年,2019(20):101.
[3]马向原.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J].高考,2019(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