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高校作曲专业教育教学的民族性问题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黎小龙
[导读] 音乐属于文化艺术的范畴,其反映着时代的特征,不同时期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日新月异的当下,音乐也逐渐展现出在新时期的新特点,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越发重视民族性。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曲靖        黎小龙    655000

摘要:音乐属于文化艺术的范畴,其反映着时代的特征,不同时期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日新月异的当下,音乐也逐渐展现出在新时期的新特点,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越发重视民族性。作为输送音乐人才的作曲专业,自然要立足于时代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地融入民族性。本文以高校作曲专业的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探讨在教育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民族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作曲专业;民族性
        引言:民族意识觉醒之势越发汹涌,在作曲专业便体现为作曲的民族性。自作曲专业创立之初,各方都强调作曲的民族性,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音乐界涌现出了众多带有民族性的音乐作品,但这远远不够。在外国音乐文化冲击的当下,年轻一代作曲人的传承意识式微,作曲在技术性与民族性上的矛盾无法调和。探讨新时期作曲专业中的民族性问题可谓是迫在眉睫。
        一、准确认识新时期下作曲的民族性
        就当下作曲专业而言,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作曲的民族性都缺乏清晰、准确的认知。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出国留学,接受更多西方作曲理论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对作曲的民族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西方文化的各式冲击,新一代的教师与学生对于作曲的民族性缺乏必要的重视[1]。要想在高校作曲专业中推崇民族性,既需要教师身先士卒,也需要学生端正认识,准确认识作曲的民族性。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要明确作曲专业的教学目标,将民族性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认识到民族性对于作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西方的作曲理论,将西方相对较为成熟的理论应用于中国传统作曲理论,据此做出系统性的划分。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民族性的概念,民族性不意味着一板一眼地传承,而是要推陈出新,在原有作曲理论的基础上,将中国本土的作曲发扬光大;其次,要引导学生反思当下作曲界的现状,明确西方理论确实具有可取之处,正视中国传统音乐存在的问题;最后,要帮助学生以西方作曲理论为石,雕琢中国传统作曲这块玉,树立西方创作技巧和思维为工具,中国传统音乐为根本的创作理念。
        二、从传统音乐中发掘作曲的民族性
        不可否认,西方作曲的理论体系相较于中国来说更为系统、全面,但是在中国传统作曲中也存在着西方所不具有的特点。比如,我国的传统音乐多以线性音乐形式呈现,在和声方面其色彩性也不逊于西方。


在作曲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作曲的优势,从传统音乐中发掘作曲的民族性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据此开设专门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兴趣,开设传统音乐的赏析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赏析传统音乐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让学生感悟上千年的文化流传中的音乐脉搏,从观念上认同我国传统音乐与作曲理论,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西方作曲理论的价值所在,扭转以西方音乐为主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赏析代表性曲目,分析曲目中蕴含的作曲技巧与方法,讲解与西方作曲的技巧和方法的共通之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曲目的曲谱构成;同时也要体现地方特色,发掘本地的传统音乐,加强学生对于本土音乐的了解,注重音乐氛围的打造,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作曲风格[2]。单纯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同并不足以达到目的,还要开发相关的音乐理论课程,根据西方较为成熟的理论,结合中国的传统特色,在创作的手法、风格以及技术上寻求新的突破,并据此形成较为系统的、专属于中国作曲的理论,在日常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作曲的民族性
        作曲专业有其不同之处,一味地停留在理论上,并不能检验民族性的贯彻程度,只有实际的作曲,才能够检验教育活动的成效。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曲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尊重艺术的发展规律。新时期的作曲应当注重民族性的体现,但也不能忽视艺术背后的客观规律。中西方乐器各有特色,如果一味地追求民族性,将西方的乐器编排方式简单地同中国传统乐器捆绑在一起,不仅不会作出美妙的乐章,反而会变成四不像,失去音乐的气质,贻笑大方。教师引导学生作曲应当做到中西方的兼收并蓄,注重作曲的兼容性。在整体把握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特点、乐队组成的基础上,根据作曲的整体风格,选择合适的配器,避免简单地将中西方乐器的互换,尤其是对于音响色彩过于明显的中国传统乐器,在编排曲目时,要审慎地选择辅助的西洋乐器,做到既凸显每件乐器的特色,又不至整体失去约束感,变得散乱。
        四、结束语
        新时期总会带来新事物,对于高校的作曲专业来说也是如此,作曲专业需要注入新时期新鲜事物,但是作曲专业也应当坚持自身的民族性,在中国传统中发掘属于中华民族自身独特的音乐气质。首先,要正确的认识新时期作曲专业的时代使命,明确作曲的民族性秉性;其次,要扎根传统音乐,从传统音乐中感悟民族性之美;最后,要在实际作曲中引导学生坚守民族性,将生涩的理论化为生动的曲谱。
参考文献:
[1]廖红梅. 新时期高校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探讨[J]. 中国文艺家, 2019, 000(007):P.210-210.
[2]李洋. 论新时期我国高校作曲专业教育教学的民族性问题[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 037(002):103-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