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口管理局垦利黄河河务局 山东东营 257500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水利工程的兴修数量逐渐增多,所以水利工作已经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千差万别,防汛抗旱工作难以达到统一,再加上不同地区水利建设管理系统也存在着差异,以至于信息交流存在困难。基于此,本文针对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中的应用惊醒分析,希望带给大家参考意义。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管理系统
引言
我国有着辽阔的国土面积,并且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形也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相对干旱,部分地区洪涝频繁。防汛抗旱工作统一化进行较难,并且不同地区的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存在差异,信息交流困难。因此,研究防汛抗旱中水利的信息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风险预警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提前预警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便于管理部门及时预防,降低灾害发生时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需要完善其应用流程,为社会发展和群众的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 防汛抗旱工作运用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 2017 年 7 月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出现了强降雨情况,从而导致湖南橘子洲被洪水贯穿,这次出现的强降雨情况导致长江水位突破 1998 年历史水位,引起各条主流、支流的水位升高,从而使得湖南省 115 个县大约 400 万人遭到了洪水的影响,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 60 亿。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辽阔,各地方的地形、气候也不十分相同,有些地方干旱比较严重,有些地方洪涝比较严重,从而使得防洪抗旱工作很难统一工作。且各地方的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信息的交流难以统一,从而导致传统的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在水利工程中引入了信息化技术,使得各地方的信息汇总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也方便了信息交流,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相关单位在进行防汛抗旱时可以很快查找出降雨情况、洪涝情况以及水利工程等防洪抗旱关键数据。除此以外,水利信息化还可以用来提升预警以及应对灾害的能力,从而降低洪水和干旱造成的损失。
2水利信息化概述
水利信息化主要是基于水文信息,将信息化管理引入其中,高效获取水文数据。我国大部分水利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管理,包括计算机、遥感、通讯各类技术,可提高水利防汛和抗旱环节工作的效率,发挥信息化管理价值。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水文信息变化复杂,其管理关乎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安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水利建设过程重点管理技术,可借助电磁信号测定水位,保证对水利项目的全面管理。我国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均,水利部门展开防汛抗旱的工作重点为监测水文信息,保障人们安全。利用水利信息化,便于各部门高效开展水文监测,为防汛防洪各部门掌握水文信息提供依据。
3防汛抗旱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3.1信息化覆盖不足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水利部门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因为水利部门的工作环节相对比较繁琐,并且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水平比较高,从而导致水利部门中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足,在现阶段只形成了初期的网络覆盖,在信息收集以及信息传输等方面明显不足。现阶段的信息化只能够对河流的某些方面进行监控,没有办法做到全面的收集工作,同时该部分的标准规范也没有进行统一,从而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处理。除此以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信息化平台对数据的处理也很难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影响了工作效果。
3.2管理系统化程度不足
在系统化管理方面,不同部门信息化系统存在差异,管理领域不同,信息处理过程相对独立,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管理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同部门获取数据难以统一,对于防汛抗旱综合部署造成影响。
同时,影响水利项目建设,造成水利信息的处理工作重复率较高,覆盖面较小,影响工作效果 。
4防汛抗旱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措施
4.1建设国家级指挥系统
我国水利部门于 2011 年成功打造首期防汛抗旱的管理系统,之后投入到防汛抗旱信息的采集应用中。在二期工程建设改革阶段,全面启动水情信息、旱情信息、工程视频、工情信息、应急指挥、网络安全等系统建设工作,利用数据汇集器、综合数据库等支撑应用平台,并和抗旱业务、洪水预警、天气雷达、防洪调度、综合服务、系统集成多个子系统对接。系统建成之后,可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信息预警、整合、分析等服务,及时获取防汛抗灾各项基础数据,完善信息服务。打造信息化水利防汛抗灾指挥系统,转变以往抗灾防汛工作形势,实现全面治理,提升工作有效性,为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等提供安全保障。
4.2加强信息化系统的覆盖效果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相关单位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非常的多。其种类也比较多,同时还要参考水利工程的历史数据。所以在建设水利信息化时要以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规定,从而保证基础设施、参考资料、数据系统以及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研究进行工作,从而提高防洪抗旱的工作效率。相关行业标准应该按照我国水利方面的标准为基础,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并且还要预留出可调节部分,为后期的改进工作留出部分空间。在技术方面要以水力资源为核心,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同时结合水利信息化系统,制定出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方案,从而保证防洪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数据处理方面应该坚持以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为基础,整合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标准,从而提升工作的系统化以及标准化。
4.3加大投入建设系统软硬件
水利信息化系应用过程,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十分重要,可通过分布式架构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满足水利信息多、量大等运行要求。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基础信息量较大,同时还包括图片、视频等数据形式,能够汇总地质信息、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水流信息,并将上述数据分类,向防汛抗旱提供更多价值信息,将防汛抗旱具体管理工作加以完善。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大数据技术。同时,水利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可利用云计算模拟天气变化和河水循环,借助其强大的计算能力,保证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效率,完成数据交换以及管理,并对基础设施展开自动化管理,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互融合,可促使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提升系统对防汛抗旱信息预警能力,以较强的应急能力,为各管理部门收集、上传数据,完成数据共享。在数据汇总、分析之后,为各部门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可靠性。综上分析,政府部门需要在此项工作中增加投入,引进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运用的硬件与软件,确保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防汛抗旱环节数据获取时效性方面需求,以网络和硬件等基础投入,进一步提高抗旱防汛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前信息化的应用在信息覆盖、信息共享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需要完善其应用流程,采取多种措施,需要不断改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警和防治能力,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鹏.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7(4):191.
[2]张建云.信息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7,(3):1-3+10.
[3] 米玛桑珠 , 张文 .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J]. 陕西水利 ,2019(3):147-148.
[4] 赵志文 , 陈鹏 .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J]. 智能城市 ,2017,3(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