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水文环境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袁刚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应当积极开展生态水利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水利工程施工对水文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河北  300250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应当积极开展生态水利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水利工程施工对水文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降低破坏、保护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从当前国内环境保护整体形势来看并不理想,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河流、水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该种情况下,若一直沿袭传统的方式和方法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不仅会对水环境负担加重,而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水资源安全问题。
        关键词:生态水利规划水文环境  影响  研究
        一、生态水利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虽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现实背景下,对水资源安全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面临严峻的形势。目前国内现有河流上已建成了很多水利工程项目,以便于能够及时的对水量进行调节,并且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来有效改善河道调蓄能力,从而有效满足防洪、供水以及旅游和航运等方面的需求,并且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对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也产生了影响,比如水资源合理调配、洪水抵御等。所谓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对于新建水利工程项目在蓄水项目等建设过程中,还应当兼顾对河流生态环境条件的修复、保护;对已建水利工程项目,主要是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对于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可通过与传统的治污、生产以及清洁和环境资源管理等,来不断完善河流生态建设,实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价值。在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促使水利工程在发展经济及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积极作用,比如水量的合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配置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生态水利规划建设,是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因此具有其必然性、可行性;值得强调的是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正能量。
        二、生态水利规划与水文环境的关系
        水利工程作用的主要对象就是当地水循环,通过对于河流流向、河流的水系分支结构进行更改,达到水资源的分配均衡。我国在近年来的发 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生态水利规划,能够降低水利工程对水文环境的伤害,保护当地水循环的良好运转和当地物种多样性,并减少水利规划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三 、开展生态水利规划工作的要点
        1、重视工程整体效益的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除了要达到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目的之外,还要保护水域植被、生物群落以及构建生态系统等。因此,在开展生态水利规划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进而实现工程的整体效益。
        2、加强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在水域的生态系统中,具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恢复。生态系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变化,其中有人为的干预影响以及自然突变的情况。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要是不能进行及时的自我恢复,有关的生物群落就很难维持下去。因此,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情况之下,完善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
        四、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产生的影响
        生态水利规划是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阶段和准备阶段,同时也是保证水域生态环境免受不良影响、维护水文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产生的影响具有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破坏的降低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对水域原有的水文环境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该种情况,应当立足实际,尽可能有效降低破坏范围和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这正是生态水利规划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生态水利规划,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之中,加强对水文、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控,可及时处理水域、水文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破坏问题。

基于此,在生态水利规划工作中,对水文环境破坏降低的意义非常重大,而且是积极的影响。
        2、对规划地区本土水环境的影响
        如今我国的电力需求量逐渐上升,各种新能源的出现不仅保护环境,而且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保证了国民生活正常进行。水利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它通过人为的干预改变河流的流向。这种干预对于环境的伤害巨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特点的生态循环系统,生态系统循环一旦被破坏,将会经过较多环节来进行自我调节,且调节效果有限,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轻对当地的水文生态环境的影响。
        3、对规划地区动植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对于河流有着较大的限制,不再是根据自然环境的需求进行循环,而 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调节,这种操作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但是,水利建设对河流底层泥沙的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河床升高,水位上升,也会改变工程建设地区的生态小环境。建设地区的动植物会因为对骤然改变的生活环境不适应,而出现死亡现象,最终会改变规划地区的物种结构。
        4、对规划地区天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常引起建设地区的水域情况与湿地面积变化。水位上升引起水循环加快,当地的降 雨量与之前比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同时气温较高 的夏季降水量也多于冬季,迎风面降水的几率也高于背风面。这些变化都可以归结为当地水域为应对水利工程所带来变化的反馈调节。
        五、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的积极作用
        生态水利规划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进行的准备活动,生态水利规划能够保护当地水文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整体性,同时还有其他积极作用。
        1、 生态水利规划能够保证水域环境的生态循环
        水利工程在开展前期的生态水利规划可行性研究和科学准确的生态水利规划,能够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对于当地水域环境的伤害,保证水文环境的自然生态性。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在应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伤害时,往往经过多重环节、层层反馈,而反馈产生的效果很微弱。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应该对当地的水文环境进行详细地勘测、调查,确定生态水利规划的内容,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2、生态水利规划对当地水文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环境进行保护是生态水利规划的意义所在。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对于水文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当地水域情况与湿地面积,对于水循环系统和当地动植物的活动,以及气候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进行生态水利规划可以尽可能减少这些影响以及修复水利工程对于水文环境的二次影响。生态水利规划可以对水利建设全过程的各类破坏进行提前预防以及监控,快速而有效地处理水利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对于水文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六、结 语
        生态水利规划对建设地区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建 设前期进行生态水利规划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得出生态水利规划对于建设当地的水文环境以及周围动植物和天气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国家对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 进行生态水利规划,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对生态水利规划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朱春红,高峰哲.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NFJ].黑龙江水利科技,2o13(2):146—148.
        [2]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OlO(1O):6-lO.
        [3]李长生.论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的积极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o12(18):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