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铁路工务普速线路维修质量的提升措施 田宽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田宽
[导读] 摘要:铁路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铁路工程也在不断快速发展,对于铁路工务段普速线路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维修方式已不能适应工务发展变化的要求。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电大修段  北京市  100071
        摘要:铁路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铁路工程也在不断快速发展,对于铁路工务段普速线路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维修方式已不能适应工务发展变化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铁路工务普速线路维修质量的提升进行分析,希望给大家带来参加意义。
        关键词:铁路;工务;普速线路;维修质量
        引言
        铁路线路维修是保障轨道几何尺寸稳定、运营服务舒适、运输环境安全、延长铁路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内容。铁路基础设施在自然环境下,受到温度、湿度、外力冲击及过度使用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路基变形、几何线形变化、使用功能受限,严重的可能发生设备故障,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铁路工务部门是负责铁路线路维护管理的关键部门,应及时、有效开展铁路线路设备排查、维修工作,有效的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
        1传统养修模式弊端
        1.1传统车间生产管理模式粗放,长期凭经验管理,靠感性思维解决生产,等级修、专业修及精确修等观念和技术尚未发挥作用。车间对管内设备状态及劣化趋势掌握不清,组织生产能力、安全控制能力较弱。
        1.2安全管控能力不足
        传统线路车间管辖工区多且分散,每日检修作业班次及单元多,加上工区作业计划随意变更,作业兑现率低,安全风险大,防范困难。不仅如此,原线路工区作为生产四位一体的主导者,设备是否全项目、全覆盖检查,是否存在严重病害漏检、漏记或隐瞒不报,是否存在假销号或有害作业等,段、车间均无法全面掌握,埋下设备安全隐患。
        1.3工效矛盾日益突出
        (1)原车间管辖工区多,集中组织作业观念不强,工区安排联络防护等辅助用工多。
        (2)现场设备不分正线支线、不分大站小站、不分主要次要,都是采用一样的周期、一样的模式进行维修,造成作业效率较低、资源浪费。
        (3)作业重标不重本,设备使用周期短,同一设备同一问题反复组织维修,投入过多过频。
        1.4维修人员严重不足
        整体观念、标准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与岗位要求还有差距。近年来,结构性缺员和年龄老化现象凸显,加上人才培养周期长,激励机制不强,导致现场的工班长缺乏,年青职工整体业务水平无法适应当前生产需求,尤其是机械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高业务素质人才稀缺。
        2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
        2.1 加大对重点维护内容的管理力度
        道岔、钢轨接头、曲线(小半径曲线)是线路维修的薄弱环节。在日常检查和维修中要重视对上述位置的检查和整修工作。加大对设备的管理力度。加强现场检查对薄弱重点设备增加检查频次,设备检查将除按标准位置下尺测量外在目视不平顺地段及冻害等重点地段要加密检查,高低、轨向要上绳;水平、轨距要上尺。做好轨距变化率、三角坑扭曲分析。重点地段检查和工作量调查采用“3、2、1”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确保数据详尽。将容易引起晃车的 2.4m和 18 米长的扭曲及日常例行检查的 6.25m一撬长的扭曲纳入检查验收组现场检查中,消灭水平不良的延伸。日常做好修理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相结合减少病害的产生。保证线路道床弹性,特别针对道岔及其前后 100 米范围内要保证道床弹性的基本一致性。

枕下清碴保持在 200mm以上;对钢轨接头处石碴泛白及道床板结、翻浆要及时安排整修;加强接头焊补打磨和轨道防爬锁定;校正道岔岔区及前后线路方向,对道岔及缓冲区钢轨廓形进行打磨,保证轨距线顺直,减少对道岔设备的冲击,对道岔转辙部分的失效胶垫进行更换,预防基本轨与尖轨藏尖部分卡阻。整治轨枕爬行,保证轨枕偏差在 20mm以内,尤其对道岔转辙部分的轨枕位置要求加强检查、整修;转辙机两侧的轨枕要加强保养,采取措施避免轨枕及基本轨、尖轨位移卡阻转辙机拉杆运行。同时采用工电联合整治施工对道岔转辙部分及转辙机位置全面调整、对道岔转辙部分病害整修。线路轨向不良病害,分别要采用精量、细算、绳正法进行整治。岔区轨向不良要依据仪器准确定位予以解决。做好道岔大轨件的更换、整修工作;对道岔伤损轨件根据伤损程度及时安排更换,对新换上的尖轨、辙叉要安排打磨,避免产生飞边发展成掉块;对高锰钢辙叉心轨和翼轨压溃、掉块要及时安排焊补、打磨延长大轨件使用寿命。
        2.2加快体制改革
        通过加快体制改革,能够提升维修制度的适用性,提升铁路运行过程的稳定性。铁路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工作流程,推动维修体制的改革,从而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转。想要推动维修体制的改革进程,相关铁路部门必须要将实际普速铁路线路的运行情况考虑在内,合理安排维修工作。并且维修部门要做好相应的分离工作,即将检、修、养工作进行分离,每个部门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同时,要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检修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保证维修工作的合理进行。对于不符合新形势的传统的维修机制,要进行改革,让维修工作的科学性更高,更加符合现阶段普速铁路线路的实际要求。
        2.3 提升工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和效果
        及时检查发现问题,详尽的工作量调查,准确的制定整治方法,合理的安排整修天窗、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一是培养检查、工作量调查和验收人员,要认真对上述人员进行阶段性考核,对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同时负责工作量调查人员和验收人员一定要有维修工队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至少每小组带班人员有足够的现场经验,分析现场病害原因准确,制定整治方法合理,能使维修工队认同。同时对本组人员进行帮带,提高整体能力,加强考核检查、工作量调查准确及作业质量。检查、验收人员要阶段性的参加维修工队作业,协调检查、工作量调查和维修作业之间的关系。提升整修效果。二是根据超限位置及工作量调查合理的安排天窗次数及时间、安排整修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超限安排尽量位置集中,人员摆布准确,有效的整治方法和合理的配备机械、工具、材料。准确掌握冻害位置和冻起高度,合理的设置等板等措施减少垫板的厚度,降低处理的难度,保证现场安全,提高维修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集中修、预防性维修延长线路设备维修周期,提升线路维修效果。采用 16 头的自行打磨小车对岔区及前后钢轨廓形进行打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打磨效果显著。减少了线路、道岔晃车和列车对线路设备的冲击,延长了线路设备的维修周期;针对线路设备轨检车 TQI 下降地段及晃车集中地段,使用线路、道岔大机对线路设备进行捣固维修,对曲线进行拨正整体提高设备质量。
        2.4制定维护计划
        通过制定维护计划,能够提高整个维护过程的周期性,提升普速铁路线路的维修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制定周计划和日计划,在编制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将计划内容进行细化处理,并且在计划推行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记录,标注铁路线路中存在的风险点,为后续维护计划的推进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不仅可以加快故障问题的检修效率,而且对于延长轨道线路使用寿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克议.工务普铁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铁道运营技术,2020(1):56-59.
        [2]郭向前.武汉铁路局普速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铁道建筑,2017(12):122-125.
        [3]徐兰军.提高铁路工务普速线路维修质量的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4):256-257.
        [4] 王梦菊,吴小龙,周胡瑞.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与设计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2):66-69,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