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科正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400
摘要:在现代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关键地位愈发突出,行业中对相关技术工艺与操作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以科学方法指导施工裂缝技术应用全过程。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具体类型,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防治策略,望有助于施工裂缝处理工作实践。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结构裂缝;裂缝控制技术
引言
建筑行业会普遍应用混凝土开展施工,不仅是因为其具有极强的抗压性,同时其也可以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浇筑,只需要投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完成养护。然而,虽然混凝土具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也相继暴露出了混凝土裂缝问题,直接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引起重视,全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加强防范,以促进建筑施工综合质量的提高。
1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具体类型
1.1干湿型裂缝
干湿型裂缝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常见裂缝类型之一,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等显著特征。诱发混凝土结构干湿型裂缝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施工过程缺乏科学而必要的操作手段,对初凝阶段的混凝土施工成果防护不足,导致混凝土表面内外干湿程度不一,加之空气流动强度的作用差异,水分蒸发进程不一致,待混凝土干燥成型后,容易出现裂缝。干湿型裂缝通常具有多种不同的外在表现形态,严重影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美观性。
1.2化学型裂缝
混凝土本身是一种特殊性较强的物质,需要在严格控制各项基本原材料性能指标参数的同时,科学确定其搭配比例,若搭配比例失衡,则难以形成更为稳定可靠的混凝土化学性能,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化学型裂缝。化学型裂缝的外在表现通常相对分散,这与混凝土自身特性具有高度关联性,在混凝土化学性能越不稳定的区域,裂缝问题越突出。因此,为有效规避化学型裂缝的出现,应在混凝土调配环节进行科学优化。
1.3温度型裂缝
温度型裂缝同样是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常见裂缝形式。在混凝土浇筑初步完成后,其表面内外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值,在空气流动、外界温度、干湿程度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内外温差相对失衡,收缩程度不协调,作用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膨胀力过大或过小,继而出现早期裂缝。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型裂缝的出现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特征,往往无法在早期进行精准辨识与控制,对后期裂缝处理技术工艺要求较高。
1.4收缩型裂缝
混凝土收缩程度的强弱决定了收缩性裂缝的明显与否。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一定时间后,其会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干硬表面,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收缩不规则现象。以天气相对炎热干燥的夏季为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水分丧失过快,水化热问题更加突出,难以形成更具约束性的抵抗拉力,混凝土变形可能性较大。在上述诸多类型的混凝土裂缝类型中,存在彼此相互诱发、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潜在的关联。
2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2.1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具有极强的坚固性,在应用于施工的过程中受到空气因素的影响,其质量会逐渐变硬,且混凝土中间会出现大量的气孔,继而引发微裂缝。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混凝土受风蚀危害,这些气孔逐渐连接在一起,最终产生了较大的裂缝,对建筑的稳固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2.2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工序非常复杂,必须严格按照固定的次序浇筑,并准确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如果两次浇筑间隔时间不合理,将会对后续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为了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合理的掌握,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更好地凝固混凝土,使混凝土与充分钢筋结合。
2.3水泥材料的水化反应
在不断硬化混凝土的过程中,水泥材料会发生水化反应,在该反应发生的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会逐渐升高混凝土内部温度,甚至比外部环境温度更高[1]。当结束反应后,受到热胀冷缩原理的影响,混凝土不断收缩,以至于裂缝产生在构件表面。而如果混凝土构件体积比较大,在反复的浇筑后会产水化反应,继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引发裂缝问题。
2.4混凝土的硬化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硬化混凝土,同时硬化还会吸收大量的水分,因而水泥会产生一定的水化热效应。即使混凝土拥有较大的强度,也会产生拉应力,最终产生裂缝。
2.5温度
混凝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裂缝,经过反复的冻融,会使裂缝的范围逐渐扩大。施工人员为了保持混凝土的温度会在对接缝进行浇筑时,先加热裂缝,然后实施浇灌。
3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3.1加强质量安全意识
所有参建人员通过学习和宣传。让他们了解裂缝的危害后果,掌握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及硬化机理,掌握施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及如何避免危害的产生。强化质量安全责任,确保规范施工[2]。认真组织对技术员、班组长及作业人员进行再次技术交底。对项目中的重要部位、难点、关键工序、施工措施,各参建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努力实现质量防控目标。
3.2加强质量监管并完善设计施工方案
施工图设计中,设计者往往是基于建筑构件的理论受力数据而进行设计,而建筑构件的受力情况又是多而复杂。既有温度因素的应力效应,又有施工过程的临时集中荷载产生的应力效应。而少筋、超筋及其他钢筋或材料的不合理分布,内部的应力效应就有可能产生裂缝。不合理的设计会让建筑施工生产存在矛盾和先天性缺陷,可以说设计质量也是工程质量实现的重要保证[3]。设计工作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兼顾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高标号混凝土对原材料和实际施工工艺的要求极其严苛,该项目中部分混凝土设计强度达C55,生产中稍有不慎便会产生裂缝及影响砼的强度。
3.3加强原材料把关
原材料的好坏关系到砼的质量,加强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监管,把好原材料关,并落实责任制。尽量选用水化热较小的水泥,调整外加剂配比,适当加入缓凝剂,减少水泥用量[4]。选用良好的粗、细骨料,保证含泥量低于2%。确保送达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在设计范围内。
3.4严格监督并保证施工工艺
(1)浇捣过程做到依规范分层下料,由技术熟练的专人负责充分振捣。(2)浇捣完15h以内,禁止拆模,除养护员养护外其他人员禁止下一道工序作业,避免、减少对混凝土的扰动。(3)浇捣完15h,松开螺栓带模板,充分浇水养护,带模板养护3d,保证养护到位。(4)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做到荷载合理控制,避免集中荷载,并注意减少对混凝土的扰动。
4结束语
总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重要价值决定了其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关键地位,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的推动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理念与方法更新不断,相关实践应用经验日趋完善。对此,技术人员应该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施工裂缝处理技术应用方法,强化施工裂缝处理技术应用过程控制,为切实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稳定性与可靠性贡献力量,为促进现代建筑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尹宾.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73.
[2]刘宝智,马昌福,甄宏瑞,刘辉.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门窗,2019(15):65.
[3]陈国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门窗,2019(13):80+82.
[4]郭成军.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