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城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完善。与此同时,人们对混凝土性能的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混凝土结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体土木工程的质量安全。针对此,本文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与注意事项,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施工
引言:
为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混凝土基座需要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这样才能有效承担高层建筑的重量。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裂痕。虽然每次出现的裂痕都不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一定会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影响,从而使整个高层建筑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确保大体积结构不出现裂痕,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该结构的优势,是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1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形成裂痕的原因
1.1人为因素
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或者没有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尽到工作职责等,这会导致裂痕的出现。首先,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与建筑物的最终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地质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根据其特征采取最科学的配比,进行混凝土制作。另外,钢筋的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的地方使用一些特殊的钢筋材料;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否完全领会设计图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与施工流程进行操作,直接影响着该建筑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1.2自然环境因素
一是地壳运动,二是温度变化。地壳运动对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它会导致地基的变形,无论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是建筑物在使用时,地壳运动都不会停止。所以地基也会随之变化,如果地基变化较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轻微的变动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地基的变动一旦超过了该结构可以承受的范围,不仅会导致裂痕的出现,很有可能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倒塌与沉陷。
2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制比例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控制水泥和水的使用量,在满足工程设计强度要求的基础上,抑制水化热反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为进一步加强混凝土配制效果,优选矿渣水泥,并添加适量的粉煤灰,一方面,优化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另一方面,减轻混凝土泵送压力。总之,优化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减少水泥损耗量,增大表层混凝土强度,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的概率,改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维护整体土木工程质量安全。
2.2编制完整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2.1.1摊铺厚度控制
在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多采取分层浇筑或连续浇筑的方式。为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概率,有必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摊铺厚度,确保混凝土摊铺厚度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如果采用泵送的方式输送混凝土,应将混凝土摊铺厚度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如果采用其他方式输送混凝土,要将混凝土摊铺厚度控制在400毫米以内。
2.1.2混凝土搅拌及添加剂管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多通过添加外加剂的方式来解决单方水泥用量少的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外加剂就是粉煤灰。为优化混凝土性能,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持续搅拌时间。一般情况下,在添加外加剂后,持续搅拌时间以30分钟为宜。再者,加强投料用量的精确性,全面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需求。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投放粉煤灰和外加剂,从而加强操作的标准规范性,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误而影响混凝土性能。
2.1.3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待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混凝土凝固状态决定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1]。但是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以加强整体浇筑作业的连续性,降低发生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概率。无论是采取分层浇筑方式,还是连续浇筑方式,都必须严格控制各浇筑层的间隔时间。通常,多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各浇筑层的间隔时间。
2.1.4水平施工缝处理
分层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客观地说,分层浇筑的操控难度较大,一旦处理不到位,会直接降低施工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理软弱混凝土表层的浮浆、石子和大粒径颗粒物。密切观察粗骨料的状态,确保粗骨料始终保持均匀状态[2]。使用高压水枪对混凝土表面实施清理,为混凝土浇筑施工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确保混凝土表面无明显积水,且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采用非泵送方式运输混凝土,则需选择适宜的接浆方式,且结合建筑工程结构特点,严格遵守标准规范进行浇筑。按照由短边向长边延伸的次序完成浇筑,进一步加强浇筑效果。
2.1.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一般来说,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多采用保温法和保湿法。保温法是通过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温度来调节温度梯度的。由此,使混凝土结构因内外部温度差异引发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抗拉强度,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3]。保湿法的核心原理是,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提供相对潮湿的环境,避免因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内进行覆盖浇水,以降低混凝土结构发生干缩裂缝的概率,改善混凝土结构的硬化条件,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3.1控制温度
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撒上适量的水分,表面这些水分在蒸发时,会带走一定的热量,从而使内部温度降低;第二,也可以直接向结构内部加入一些凉水,降低内部温度;第三,对混凝土的制作材料稍加改变,减少水泥的用量,使用地热水泥、粉煤灰硅酸盐等建筑材料,也可以有效减少温差,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
3.2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柔韧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外力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外力承受范围。在制作混凝土时,一般采用调整材料与比例,完善混凝土调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柔韧性,减少裂痕的出现。例如:为有效减少外力拉扯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提升结构的抗拉强度,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抗拉材料,金属纤维、无机纤维等都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并且这些材料的抗拉效果,已提前通过各项实验证明其可行性。混凝土细骨料与粗骨料在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粗骨料需要选择强度比较高、颗粒直径大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变形[4]。另外,材料中的含泥量也需要严格控制;其次细骨料最好选择细砂或中砂,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空隙。
结束语:
综上,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工程人员需进一步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重难点及施工标准要求,严格参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规划方案以及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加强施工材料、设备、工艺及人员管理,从而促进工程顺利竣工,减少损失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章一夫,刘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20-21.
[2]张林.房屋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70.
[3]呼雄伟.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5):193.
[4]廖文有.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