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展示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以廊桥文化园主入口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周博雷
[导读]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的风土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如何避免千园一面,过度模式化、套路化设计是当代每一位设计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的风土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如何避免千园一面,过度模式化、套路化设计是当代每一位设计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征,通过规划引领和景观设计对其进行深刻展现。本文以“廊桥文化园主入口区”的规划设计为例,通过“规划、设计、实施”层面上的思考,发掘并展现泰顺廊桥的价值,为类似的景区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规划设计;
        泰顺素有中国廊桥之乡的称号,其廊桥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与山水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木拱桥营造技艺更是被联合国列入了《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泰顺廊桥数量众多,其中当以北涧桥、溪东桥为翘楚,二桥均位于廊桥文化园核心区域内。廊桥文化园的建设,对于泰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全域旅游背景下,泰顺旅游发展的关键一步。

        廊桥文化园主入口区位于廊桥文化园的东南板块,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区之一,它不仅承担着旅游接待服务与集散功能,同时还需承担泰顺地域文化与廊桥文化的展示、宣传功能。基地总面积约16公顷,南侧为331省道,距北涧桥和溪东桥约1公里,场地内地势复杂,山环水绕,周边有青山、良田、幽谷、溪等不俗的自然景观资源。
        本项目从规划到工程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把控,保证了规划理念自上而下的贯彻始终。在总体规划层面就高屋建瓴,树立了以突显廊桥特征文化为核心的思想,通过深入调查现状生态本底,从地块指标、文化主题、空间塑造、建构筑物和景观场地设计、植被特色等方方面面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把控。规划将基地定位为廊桥文化园的重要门户,是以山谷、田园、溪涧等为自然景观基底,以“保护廊桥—追寻转瞬即逝的美”为主题,以旅游接待、科普教育、自然体验、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形象地标。
        规划将主入口区划分为入口展示服务区、户外活动体验区、山地健身游赏区、休闲文化聚落区、停车服务配套区五大板块。建成后将拥有2000㎡的游客服务中心、5000㎡的集散形象广场、1800㎡的文化聚落建筑、可容纳近300辆车位的公共停车场,约3.4公顷的山谷花田和350米的空中木栈道。
        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基地的地域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展示与刻画:
        1、规划层面,坚守尊重生态本底,最小化干预的规划原则
        在规划层面采用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方法对用地进行分类,除注重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与空间关系的管控外,更加强调对生态本底的保护:
        在适建区,根据环境容量和总规测算合理的建设规模,集中布置功能性建筑和场地;同时通过控制建筑和场地的竖向高度,引导建筑与场地有机融合,形成地埋式建筑和层级台地空间,从而实现场地使用的连贯性、功能的复合性和自然景观界面的完整性。

        而对于溪岸、田园等自然景观区,为了限制过度的开发和建设,规划对自然边界、地貌特征肌理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和管控的要求;同时为保护田园肌理的完整性,规划严禁建设对风景资源有破坏的设施,通过图则引导下一步设计在花田中设置临时性架空栈道、田埂路,水渠等设施,尽可能地保护现状自然本底。
        2、景观设计层面,以体现地域场所精神和廊桥特征文化为宗旨
        在景观设计层面,对廊桥双遗文化进行多维度解构以体现场所精神,分别从廊桥的保护态度、构造美学、山水环境以及营造的工艺工序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展示。
 
        首先,廊桥连年遭受暴雨洪灾的考验,其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却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提倡以场所精神的营造来促使人们意识到保护廊桥的紧迫性。我们在主入口广场沿331省道的主景视廊区域打造了以“廊桥剪影”艺术装置为重点、以台地、旱溪及现状自然山水为背景的视觉标志物,外部车辆及行人在移动过程中,可在唯一视觉点观赏到廊桥形象,而其余视觉点则呈现抽象形态。我们希望以此来体现“廊桥剪影”的瞬时美感,意在警示世人廊桥文化若不加强保护,优秀的文化转瞬即逝,这也呼应了规划层面“保护廊桥——追寻转瞬即逝的美”的主题。
        第二,我们希望透过建筑和场地的设计体现廊桥的工程构造美学。廊桥巧妙的编梁结构,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一脉相承,设计将“廊桥编梁”为元素进行结构,在建筑立面与场地台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呈现和展示,从而突显了廊桥构造之美,潜移默化地将廊桥结构的精巧与智慧普罗大众。
 
        第三,为向人们展示廊桥山水环境的地域特征。我们提炼了青山、溪谷、梯田、古树这些构成廊桥经典文化意境的自然元素,打造了以台地景观为主基调的入口广场,通过竖向高差的巧妙设计,塑造半地下室游客服务中心,使其与场地融为一体,弱化建筑单体造型而强化场地空间的特征肌理,同时整体空间以旱溪进行串联,结合台地、铺装、雕塑、夜景和植被的融合表达,模拟青山绿水画中规,古树虹桥相辉映的传统空间记忆。
        最后,为推广和科普廊桥的工艺工序。我们在文化园全域结合游线设置了多个廊桥建造工序过程展示的节点,游客沿游线行进即可了解到廊桥建造的完整过程,寓教于乐。在本区我们共设置了挑栋梁和把墨两个工艺环节的互动式体验空间,强化其非遗的活态传承。
        3、实操层面,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确保规划理念自上而下的始终如一
        为保证项目理念的完整贯彻与落实,项目组通过与建设单位展开长期合作,全生命周期地提供跟踪咨询服务,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作总
        体的指导和把控。在规划阶段,就针对基地内的重要节点进行了“深度设计”,以工程设计为深度构思方案,确保规划落地的可实施性。在涉及到影响项目最终成效的关键内容上,如半埋式建筑与台地的高差关系、停车场的交通流线设计、空中栈道的高度控制、形象标志物的视线对景关系和视线廊道的控制等方面,通过模型分析、图纸深化、现场比对等进行了多次的推敲设计,并以规划图则和风景要素控制导则的方式精准把控,使规划意图得到完整的贯彻。
 
        本项目始于2015年,规划完成后,主入口广场、浪漫花田、花海驿站、停车场等工程陆续展开,至2019年,主入口广场基本完工;浪漫花田完成主体建设,停车场工程展开招投标工作,廊桥文化园整体的EPC工程建设也悄然启动。规划蓝图渐渐呈现,可以说完整地实现了最初的理念与想法。现今,项目有效地改变了廊桥文化园以往以游览观光为主的旅游模式,多种互动性体验设施大大丰富了游览方式的多样性;浪漫花田成为了人气高居不下的网红景点;“廊桥剪影”艺术装置成为了泰顺全新的文化地标,廊桥文化园正以她全新的面貌缓缓揭下面纱,伴随着九曲溪的清泉叮咚,古老的廊桥焕发着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蒋宇、孙军.论中国古代廊桥的生态美学思想,公路,2020年2月第2期
        [2]蒋烨.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陈尚玲,肖万娟,梁爱丽,陈翠玉.乡土景观元素在塑造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以第一届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设计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5,(06):70- 76.
        [4]孟 芳,唐乐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住宅与房地产,2016 年 7月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