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0期   作者:1李文琴 2梁国太
[导读] 思南县位于铜仁市西部地区,属于武陵山腹地
        1李文琴     2梁国太
        1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农业农村局   565100
        2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农业农村局  565100

        摘要:思南县位于铜仁市西部地区,属于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中心地带,有着乌江明珠的称号。思南县以种植油菜为主要作物,现阶段致力于实行机械化栽培助脱贫,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油菜菌核病,这是对油菜生产产生威胁力度最大的病害之一。随着油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发病几率逐渐提升,严重威胁着油菜高产稳产,为此要切实控制该病危害,深入研究油菜菌合并发生以及防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要分析油菜菌合并发生特点,提出有效防控手段。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防控技术
引言
        油菜是思南县的主要种植作物,是提供经济来源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同时思南县致力于提高油菜种植效率,减少病害发生几率。在种植过程中要重视油菜菌核病的防控,这是造成油菜减产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依据思南县田间调查以及试验结果清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
1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
1.1发病早迟不稳定,开花后上升快
        发病早迟依照保存温度以及生育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大多情况下在3月上中旬出现。发病征兆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与发病时期年度不一致,这是非常正常的。除此之外,发病时开花前较轻,在开花后上升速度不断增长,油菜开花前叶病株率一般低于3%,在开花之后发病率快速上升,进入发病高峰期,高峰期内病株率可达到1/5左右,若遇上阴雨天气则叶病株率甚至能高达80%,这意味着子囊孢子释放后随着气流发生传播,侵染花瓣。若是叶片处于正常状态则侵染力较低,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可以发现,有18%左右的油菜是被子囊包子直接侵染,而80%左右的油菜是被带菌花瓣落在叶片上而引起的二次侵染。
1.2易在终花期发生
        茎秆大多在5月上旬开始发病,趋于成熟时茎秆发病达到高峰期,主要原因是由于茎秆发病是由茎秆接触病液的菌丝体而被侵染,根据相关实验可以发现,茎秆发病有90%左右是有病叶接触茎秆所导致,小分支发病有75%是因为小分枝上的有病小叶而被传播。大部分油菜菌核病叶的始盛期和盛花期,即4月中叶病高峰期,即油菜终花后开始见叶时期,即5月上旬,即油菜接近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约为5月下旬。
1.3品种差异大,气候因素影响
        通过专业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出发能够发现不同的油菜品种抗病性表现不同,在参与试验的油菜品种中,平均病情指数表现存在差异,例如乐丰油6号、8号、秦优19号等品种,对于菜油菌核病表现中抗,而川油41高感油菜菌核病。一般情况下,常规甘蓝油菜菌核病发病率低于杂交油菜,其病株率明显低于杂交油菜;叶片细小的油菜品种菌核病,发病率轻于叶片宽大的油菜品种,这都是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特征。除此之外、气候条件也是菌核病发生的必要因素,在暖冬以及早春气温回温快、早春降雨量正常偏多的情况下,菌核病越冬子囊盘存活率较高,对于核菌萌发来说十分有利。在3~4月份时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对于油菜田间小气候有着直接影响,多雨高湿的环境,对于菌核病叶病、痉病发生来说十分有利。
1.4连茬种植容易加重病情
        通常情况下,播种油菜前茬多为旱茬,再加上该县往年部分菌核残留量大,易引发新的油菜核菌病,由于油菜播种期在9月中旬,播栽密度大,油菜花期、荚果期田间隐蔽,田间湿度偏大,有利于菌病叶、茎病的发展,造成合菌病的发生机率高,加重危害。


2发病症状
        油菜菌核病与其他病的症状有所不同,从苗期到收获期都有可能出现发病,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大多叶病发生鼎盛时期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颈病株从开花后逐渐增多,主栽品种抗病性差。病菌苗期大多会直接侵害到基本叶柄,叶柄若受到侵害会出现黄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在病斑上大多覆盖一层灰白色霉层,也就是菌丝,更甚者可能会出现基腐。花瓣发病容易出现失水,病瓣粘附在叶片上而引起叶片发病,叶片出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及性病变,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叶片都出现中毒症状。在病叶上出现灰白色霉层,病叶和病瓣粘附在茎上引起茎干发病,茎干表皮容易出现水渍状,随后转为白色,湿度大时发病位置软腐,在表面出现白色菌丝,在干燥过后表皮破裂像麻丝,风吹病干容易倒伏。病茎内部被破坏,开始腐烂或出现空心状态,病茎内出现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当果荚受到损害后开始褪色,逐渐由深变白,种子干瘪瘦小,病荚内会出现细小菌核。
3感染途径
        油菜菌核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原物大多为核盘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病菌以菌核的形态在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上寄生,过夏过冬。在10~12月内,若土壤湿度较大则部分菌核会出现萌发,生出菌丝,从而致使幼菜幼苗被感染。在幼苗过冬阶段内形成初次发病高期;在次年2~4月内,气温的不断升高以及水分增加致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再加上气流快速传播,子囊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可直接从植株表皮、细胞间隙、花瓣或是病伤处以及自然孔口入侵,从而形成第2次发病高期。田间传播则主要借助子囊孢子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致使叶片发病并逐渐扩展蔓延,导致病叶腐烂,随后粘附在茎上导致茎秆发病。除此之外,已经发病的茎干枝叶以及未沾染病毒的茎干枝叶在发生接触时同样会受到二次侵染。
4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
4.1重视农业防控
        在进行农业防控时要选择早熟、高产且抗病性强的优质高效品种进行栽培,在初始阶段便提高抗病性。同时要培育壮苗,适时进行管理,强调排水沟的开挖,下雨天或雨停后可做到不积水,以免积水造成油菜花苗被淹,尽量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土壤的湿度。除此之外,要集中且及时除草松土,减少病原入侵口,在花期时尽量摘除病斑叶、黄叶,同时要在此基础上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4.2轮作换茬,恰当选择苗床
        在进行油菜种植时要尽可能选择稻油轮作,由于菌核在水稻田中浸泡1~2个月后便会出现腐烂?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三年以上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菌源。同时苗床应尽可能选择疏松肥沃、排灌便利的沙壤土等类似旱地,但十字花科蔬菜地不宜作用作为苗床,稻田在水稻乳熟期末段时可以达到谷黄田早的状态,以保障整体质量水平达标,可按时进行移栽。前作水稻收割后需进行及时翻耕,翻耕深度可控制在20~23cm以上,开好围沟和腰沟,保障沟沟相通,在雨停后沟内可快速处于干涸,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好厢备好土地,以备开苗或播种工作可持续推进。
4.3落实药剂防治
        首先,要做好预报工作,不断加大田间病虫调查力度,完善油菜菌核病监测预警工作机制,若一旦出现病变要及时进行预报,以免错过最佳治愈期。同时要制定有效的药剂防治策略,油菜核菌病的防治指标是茎病植株率在1%以下、叶病植株率在10%以上,在喷洒药物时要依据植株实际病况确定剂量,并且在喷洒药液时要尽量喷于植株的中下部位。在进行药剂选择时可使用生物农药,例如盾壳霉、木霉等,将这类生物农药施入土壤中,也可以选择化学农药,在进行药剂剂量配备时要根据病情实际状况敲定。
结语
        油菜作为一种主要经济作物,需给予其相应的重视,以免在种植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状况。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菜种植面积随之扩大,但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油菜极易感染病虫危害,其中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最大且对其造成威胁最严重的一种病菌,一旦发生便会油菜产量快速下滑,因此要针对油菜菌核病进行深入分析,清晰该类病症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做好防控,一旦出现病状需及时进行救治。
参考文献
[1] 龙文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10). 180
[2] 王广炳.春季油菜菌核病防治关键技术[J]. 植物医生. 2017(04). 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