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宪生
曲阜市尼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山东济宁曲阜 273100
摘要:传统的植物保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中国国内植物保护工作开展需求,因此,参与植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及人员要及时调整、更新思想意识,主动引入信息技术进行运用,才有助于提高植物保护效果,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处。植物保护及信息化融合工作是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因此,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植物保护工作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植物保护;病虫害综合防治
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对于粮食的需求量较大。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农业用地被划分为建设用地,可用于粮食种植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玉米、小麦作物的产量。要想有效减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提升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需要不断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防治融合发展的意义
针对近年来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植物保护工作为例,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开展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自然界中,各种植物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同时植物又被称为“氧气制造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病虫害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植物不仅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植物,人类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空间。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
二、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农民对病虫害绿色防治意识单薄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上存在“见病虫害打药”的想法,很多农户只有看见病虫才打药,处于急防治状态,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没有从整个生态系统全面去考虑,没有综合考虑各种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与栽培管理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治措施过度依赖化学药剂防治,综合防治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些农民对绿色综合防治技术不清楚或不能很好的掌握利用。另外,在化学防治中存在着药剂选择不当、用药时间不精确、用药剂量掌握不准、用药方法不当、不同类型农药混配不合理等,甚至有人片面地认为用药浓度越大就越好等问题。
2.2病虫害频繁出现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就是病虫害影响。通常情况下,应当对自然植物和农作物进行保护。由于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农作物的生长系统会遭到破坏,而农民一般会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防治,这样会造成二次污染。如果农药用量过多,还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病虫害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实际产量,导致减产减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我国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优化策略
3.1加强植物保护的宣传,做好种植人员思想工作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人员将产量的数量将其原因归于化肥和农药用量的多少,而农药和化肥的用量不仅会导致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更是影响了生态环境,甚至随着时间的影响对其植物带来的危害也很大。植物保护的宣传工作没有到位,造成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没有意识性,在对植物保护的基础上没有认识。宣传力度影响着种植人员对植物的一个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力度不仅是要提高种植人员的保护观念更是引起社会人员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3.2光诱杀虫技术运用
所谓光诱杀虫技术,主要是利用杀虫灯诱惑杀害虫的技术,该技术的由来主要源于昆虫的趋光性,昆虫本就看见灯就会往灯光位置聚集在一起,而制作杀虫灯为的就是进行绿色环保的植物保护技术吸引害虫。不仅是有效保护农产品的植物免受伤害更是避免了用农药的方式来驱虫,也是保障了农作物中的农药危害人体身心健康,而种植人员可将杀虫灯杀死的害虫作为高蛋白饲料给予养殖场,这又可以为养殖场节省了饲料费用。在使用光诱虫技术时,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和敏感的光弱范围来进行合理的杀虫,在灯光下面可以装置放好一个袋子,当杀虫灯杀完害虫后,这样就可以直接落入袋子中进行回收利用。
3.3多媒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运用
所谓多媒体技术,即“人类通过计算机,完成交换节能型信息的过程;而节能型信息主要由声音、影像、文字、图片等元素组成。”多媒体技术主要在植物保护中的植物保护资料搜集利用、病虫害模拟、植物病理提炼等领域运用广泛。当多媒体技术引入植物保护工作内使用时,能够给植物保护信息化数据系统的建设、运行提供技术支持,能有效展现多媒体技术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在植物保护工作开展期间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植物分类学、病虫害防治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植物病毒分类等系统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植物保护海量信息的正确分类、科学管理,助推植物保护工作朝科学智能化管理方向有效发展,对植物病虫害现象实现了强力抑制及有效防治,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并使中国植物种植及管理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3.4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准备工作
为促进小麦、玉米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就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根据防治工作的需求进行人员配置,建立起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小麦、玉米病虫害防治队伍。同时,需要对技术站、土肥站、植保站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不同人员的有效合作,对小麦种植田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及时将病虫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工作人员,使小麦、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更加及时有效。其次,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小麦、玉米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农资市场的环境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提高市场管理的力度,实现对市场环境的有效净化。在充分掌握小麦、玉米植情况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信息发布出去,以此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5着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比如在小麦上采用农艺措施+健康栽培+景观作物(田埂种油菜)+性诱+光诱+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模式;在玉米上采用农艺措施+健身栽培+生物防治(赤眼蜂)+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在果树上采用农艺措施+健康栽培+性诱+食诱+光诱+色诱+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在蔬菜上采用农艺措施+健康栽培+色诱+性诱+光诱+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根据不同作物形成初级、中级、高级3个层次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措施的组装配套应用模式。
结束语:
植物保护技术是我国生态农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不仅是能改善植物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更能在生态平衡中得到维持,实行一定的对环境的保护,提高我国沃柑的产量和质量植物保护技术保障了在生态农业中的绿色健康。科学种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宋茂俊.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05):38+48.
[2]李晓.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7(08):52.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专家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专家赴青县进行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J].现代农村科技,2015(12):82.
[4]兰雨壮.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23.
[5]李秀杰,鲁传涛,张振臣.百年历程见证植物保护研究辉煌发展——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发展历程与成就[J].河南农业科学,2009(09):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