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樊荣 何萍
[导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产业。
        樊荣 何萍
        (昌吉州气象局  8311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它关系到人民经济的生命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粮食作物是人们生存的重要物质保障。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作物产量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农业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由天气灾害造成的大面积破坏将更加严重,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的波动。长期以来,恶劣的天气直接限制了农业生产,影响了其增长和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因此,有必要在生产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和治理措施。本文结合昌吉州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分析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相关的防御措施,以将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昌吉州;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产量影响;对策
引言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位于北纬43°20′~45°00′,东经85°17~′91°32′。昌吉州可耕地面积有629255.41公顷,农村人口大约在816677人,是新疆地区最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其气候属于中温带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性气候特点,使得昌吉州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漫长,年气温差较大,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经常出现寒潮、霜冻、暴雪(雨)、大风天气,并且春季升温较快时容易引发融雪性洪水。夏季多出现强对流天气,雷电、冰雹、雷暴大风及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暴雨山洪等灾害时有发生,盛夏季节高温,干旱灾害经常出现。冬季常常出现大雾、寒潮和暴雪天气。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由南向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夏季降水较多;北部沙漠性气候特征显著。近些年来,气象灾害的出现对昌吉州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因此,对昌吉州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进行熟练掌握,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可以将其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1.昌吉州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1干旱灾害
        干旱是指长期少雨或无雨,使空气、土壤中水分严重缺乏的气象灾害,长期没有降水或者是降水少于往年,导致土壤水分缺乏、空气干燥,农作物体内水分不足,对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昌吉州境内以春季干旱和夏季干旱出现频率较高。干旱常常导致农业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以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尤其是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极大。春旱往往造成早稻缺水耕田,不能适时播种、插秧,使春种作物缺苗断垄,影响春收作物后期的正常生长,延迟果树的发芽时间和降低发育势等。夏旱影响夏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影响早稻和春玉米正常灌浆、晚稻的移栽成活、蔬菜瓜果的正常生长发育。秋冬旱会影响晚稻和其它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干旱常常给昌吉州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
1.2暴雨洪涝
        24h内的降水量在50mm以上的强降水天气称之为暴雨,暴雨天气持续数日很容易导致江河洪水泛滥,使得农田、低洼土地或城乡被淹,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昌吉州出现暴雨洪涝的频率较高,且集中在每年夏季。以水稻为例,若是降水天气持续一段时间,再加上此时的光照时数不足,会影响早稻和晚稻中期的生长,由于光照缺乏,会减缓稻根、稻杆、稻穗的生长发育速度,导致茎叶徒长,使得后期根叶出现枯黄,为纹枯病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其次暴雨从高空落下,很容易袭击水稻茎叶,进而撕碎叶片、折断茎秆,不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开展。
1.3霜冻灾害
        霜冻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温度下降,特别是昌吉州这类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霜冻出现时,会使空气中的气温下降,导致农作物体内出现冻结,尤其是对抗寒能力弱的农作物影响最大,如水稻秧田、果树花期、蔬菜等会因霜冻灾害的出现而受冻。

在夜间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农作物幼苗死亡。因此,在以往发生这种农业气象灾害的情况下,出现过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寒潮则是势力强、影响范围广的冷空气活动过程,在气温还没有下降之前,其在出现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大风天气,其中春季和秋季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尤其是9~10月份,因晚秋作物和蔬菜还没有发育成熟,寒潮出现之前的大风天气会造成农作物出现倒伏,而低温天气的出现则会降低作物产量。
1.4冰雹
        冰雹从高空落下,因重量较大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进而损害农作物叶片和果实。冰雹重量、大小不同,其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重量较大的冰雹,其击打力度也会增强,对农作物的危害则越严重;若冰雹持续时间过长,对农作物的危害性就会加强。除此之外,冰雹在损害农作物之后还会滋生病虫害,不利于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2.农业气象灾害的应对策略
2.1增强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应根据昌吉州农业发展以及气象灾害实际,建立健全区域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监测站的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期,密切监视气候变化,加强灾害性、关键性以及转折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开展针对性强的农业生产专题分析。结合土壤墒情监测情况以及天气趋势,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制作并发布有针对性的专题气象服务材料。借助于手机短信、LED、电视预报节目、气象群、微信公众号、电子政务网等各类渠道及时发布农业生产专题气候分析以及农事建议等信息,为农业生产及时获取气象信息提供极大便利,为有效降低灾害性天气的危害,确保农业实现优质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
        作为大自然中的普遍现象,气象灾害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为了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应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于干旱频发区,应种植耗水量小、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还要对水源、土壤保护工作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好干旱区的耕种工作,加大抗旱耕作的推广使用。在洪涝灾害多发区则应做好水生、旱生农作物种植比例的调整,可以将抗涝、抗水的农作物种植在低洼区和易涝水区域,并及时调整种植日期,可以有意识的避开农作物对洪涝敏感的时期,并对其进行垄作。昌吉州气象部门除了要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外,还要熟练掌握当地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以对农作物种植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在增强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2.3增强灾害防范意识
        对于气象人员来说,应不断增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气象灾害来临时的应急预案工作做好,尽快落实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以期确保当地农业生产顺利推进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昌吉州气象部门可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不断拓宽气象监测的覆盖范围,并加大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以对特色农业、经济型农业、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的动态跟踪及监测。除此之外,应实现灾害预警和气象卫星、雷达等气象设备的同步升级,为了确保社会大众全面认识到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可在全地区内建设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体系,进而实现自救、互救。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们在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也不断趋于成熟。对于昌吉州气象部门来说,除了要了解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外,还要加大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工作,使农民群众切身体会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义兰,  龙国军,  徐婷婷. 浅析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 种子科技, 2019, 037(012):124-125.
[2]程洪发.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J]. 湖北农机化, 2019, 000(008):11-11.
[3]雨 雷, 丽君 袁. 探究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学, 2020, 3(1).
[4]赵金平, 鞠英芹.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



作者简介:樊荣(1991.10)女,汉族,新疆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