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云霞1,梁春英2,于天齐1,王鹏宇1,李普2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9
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9
摘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是近年来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对水稻生产中的化肥减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新型肥料产品、做好肥料的科学运筹是实现化肥减量的技术路径之一。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追肥以施用氮肥为主,若氮肥供应不足,则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环境污染。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是一款兼具速效性和长效性的缓释液体氮肥,能有效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率。在此背景下,为验证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作穗肥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液态氮肥;水稻;生长;产量;影响;
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有超60%人口以稻米为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快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水稻种植方式也从传统人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变,截至2018年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44.5%左右。在大力发展机械化移栽的同时,配套的肥水管理是机插水稻高产高效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氮素是影响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养分因子。水稻产量形成主要源自抽穗后叶片光合产物,叶绿素是水稻光合的基础,叶片氮含量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因此叶片氮含量直接影响着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水稻生产中追施穗肥可以有效维持功能叶光合能力,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呈增加趋势。在适宜施氮量下,增加后期氮肥用量,能够提高水稻群体源库质量和成穗率,从而获得高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40%水稻专用肥(16-8-16)和尿素。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栽培方式为盘育机插,于2019年5月16日落谷,6月12日机插,种植株行距为14cm×25cm,每穴栽植4苗左右。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四种温度处理:夜间高温(HNT:全天温度恒定在31℃);白天高温(HDT:07:00-19:00h为38℃,19:00-07:00h为24℃);全天高温(HDNT:07:00-19:00h为38℃,19:00-07:00h为31℃)和对照(CK:07:00-19:00h为31℃,19:00-07:00h为24℃)。所有的植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然后分别在穗分化期(幼穗长1~5mm)、开花期(始穗)和灌浆期(花后第7天)移入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15d、7d和30d的高温处理,室内湿度保持在70%左右,处理结束后搬出温室,于田间自然条件下生长至成熟。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于10月中旬,各小区取长势一致且具有代表性的10株水稻植株,测量其上部三张功能叶的叶长、叶宽,并计算上部三张功能叶的叶面积(长×宽×0.75);调查一次枝梗总数、二次枝梗总数和退化数、有效穗数、穗粒结构等。10月底水稻成熟后,分区收割,计算14.5%标准水分含量下的水稻实产和千粒重。
2不同氮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从定期苗情考察结果看,高峰苗时间为7月30日左右。M+N225处理高峰苗最多,为458万株/hm2,比N0处理多18.9%。除空白与M+N225、M+N270间高峰苗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缺氮处理与施氮处理间株高差异显著,M+N225处理株高最高为106.3cm。
说明适宜的氮肥用量能有效促进营养生长,影响植株性状。从产量构成考察结果看,空白处理千粒重最大,但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最少,产量最低。M+N0、N0处理千粒重较大,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较其他处理少,产量较低。各施氮处理千粒重、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等差异不大,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
3水稻作物栽培中的施肥控制技术
3.1确定施肥量
施肥量是施肥管理的核心环节,在水稻施肥中,并不是施加越多的肥料,产量就会不断提升,只有将施肥量控制在科学范围内,才能更好地促进作物生长,避免资源浪费和对作物造成负面影响。首先,在作物生长中,主要应用的肥料包括钾肥、磷肥、氮肥,其使用比例为3∶1∶2,在确定施肥总量中,需要根据土壤性能、气候条件及需肥量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施用肥料,降低肥料的转化率。其次,在开展种植活动前,种植户要对土壤性能进行测试,在获得相关数据后明确施肥量,施肥量和土壤性能呈现负相关关系,如果土壤性能较好,可适当减少施肥量;如果土壤性能较差,则考虑增加施肥量。基于土壤性质的差异,还要对钾肥、磷肥和氮肥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最后,通过大量实践调查证实,在施肥管理中,钾肥的利用率在70%左右,磷肥的利用率在25%左右,氮肥的利用率在60%左右,根据土壤性能和化肥利用率确定最终施肥量,进而实现合理栽培的目的。
3.2控制氮肥量
氮元素是水稻植株发育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其可以促进植株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育;氮肥施用,也是保证丰产高收的重要基础。虽然氮肥作用明显,但是在施用中依然要对其用量科学控制,如果过多地施加氮肥,植株容易违背自然规律而疯长,从而导致饱满度下降、空苞情况增加。同时,过多施加氮肥,还会导致植株感染各种病虫害,如果种植地区遭遇强风,植株会出现大面积倒伏。针对氮肥施用过度的危害,种植户要对其用量准确控制,尤其在追肥中,要根据植株需求适当施用。
3.3水肥管理
施肥管理是高质量、高产水稻种植的关键。施肥的时间和用量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来确定。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可以根据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适当配制肥料,特别是磷肥、氮肥、钾肥、生物细菌肥、尿素和复合肥。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必须施用适量的氮肥。要在施肥前注意水稻生长,并将其用作评估施肥时间的基础。如果施肥时间过早,水稻生长得太快会影响产量。如果施肥时间太晚,则会造成水稻生长中营养不良等问题。施肥量取决于水稻的特定生长和稻田的肥力。移栽秧苗时,要注意施肥方法,即一次性施肥。施肥的独特方法是将肥料一次用作基础肥料,并在耕作期间将其施用于整层,以后不再施肥。这种施肥方法既简单又省力,但在后期容易过早衰老。早稻进入秋季,田间生长较矮的双季稻是促进、控制和补充肥料的方法。该方法侧重于早期施肥,强调中期氮素控制以促进生长转化,后期适当补充谷物肥料更适合肥沃的稻田,施肥方法为前部稳定、中部促进、后部保证。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引入基础苗的基础上减少早期的肥料用量,从而使水稻稳定生长。此方法可以满足不同水稻生长季节的肥料需求,适用于高产田。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稻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在生长中需要大量养分作为支撑,通过科学的施肥管理,能够满足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养分需求。种植户要根据土壤性质不断优化施肥管理,发挥肥料促进生长的作用,实现增产增收,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稻米产品。
参考文献
[1]韩利,吴冬乾,陶红娟.液态氮肥作穗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21(01):97-98.
[2]章飞杰,徐学珍,钱海平,裘雪龙,陈惠哲.穗肥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机,2020(06):27-29.
[3]黄智昊.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20(05):111-112+120.
[4]王卫星,洪海洋,李银银,吴昌兴,姜忠旭.不同液态氮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6-7.
[5]李子昂.氮素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