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杨运芝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小学课堂存在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并给予解决方案。在这些问题当中,“两极分化” 现象的存在是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需要得到小学教师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希望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引导意义。

杨运芝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  湖南  长沙  410208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小学课堂存在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并给予解决方案。在这些问题当中,“两极分化” 现象的存在是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需要得到小学教师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希望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引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20-01

        引言:作为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两极分化” 现象的形成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有很多,找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两极分化的问题。
        一、“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
        进入小学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存在不同。数学是众学科当中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课,这就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熟练运用的能力要求提高。小学时期的知识虽然相比于高年级的知识简单易懂,但是对于学习能力有待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提升的小学生来说存在着重重困难,与此同时数学也是知识关联较为密切的一门学课,环环相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了知识漏洞,就会造成后面所学的知识听不懂,无法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自信心减弱,并造成恶性循环,而基础好的学生则越学越感兴趣,于是,就形成了“两极分化” 的现象。
        二、“两极分化” 现象的对策
        1.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指导
        (1)无论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还是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老师都应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在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2)始终表扬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学生取得更大进步时及时鼓励学生。只要学生的成绩得到肯定,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3)讲述一些通过努力创造奇迹的例子,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学生付出,学生就会得到回报。
        2.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
        为了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老师要引导学生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努力提高效率。由于缺乏上课时间和繁重的工作,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必须使学生在上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学生有必要养成上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可以仔细阅读以前从未学过的课程,标记不了解的部分,在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学习。同时,课后复习时,教师应适当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然后在各章之间进行不间断的复习,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实施分层教学
        3.1学生分层
        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同,因此学生分层是最重要的首要环节。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成绩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一层次的优等生:数学基础牢固,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层次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和上进心,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三层次的中等生: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相对薄弱,缺乏学习热情。四层次的差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划分层次时不能公开学生所处的层次以保证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
        3.2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最终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如第一层次学生应该被安排一些综合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通过一些提高性体型的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完成训练后可以借助网络和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训练,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扩充知识面。第二层次学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控制好题目的难度,保证问题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做到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恰恰符合当代教育模式下考试题型以中等偏下难度的现状相匹配,有利于缩小和一层次学生的差距,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三层次学生,教师应注重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一些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题目,提型设置上要控制在中等及以下难度。第四层次学生,首先,教师设置题型时应保证题目简单,坚决避免题目设置过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在教授鸡兔同笼时,可以把教学内容分层,一层次学生,可以采取“放养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二层次的学生,保证学生能理解鸡兔同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层次学生要求学生能掌握鸡兔同笼,重视对课后练习题的理解和掌握,业余时间可以做一些简单且有针对性的新题。对于四层次的差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降低对其的要求,保证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只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保证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分析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两极分化严重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豆银霞.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读写算,2020(21):120.
[2]彭春伟.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探究[J].读写算,2020(19):127.
[3]韦鑫.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0(06):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