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邢锋
[导读] 高中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同样反映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不能够光学课本知识,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应用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真正意义的理解,且缺乏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经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这一系列问题,并更新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

邢锋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同样反映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不能够光学课本知识,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应用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真正意义的理解,且缺乏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经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这一系列问题,并更新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原则;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19-0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和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处理现实问题中的信息技术能力。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促使学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教育,转换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以此来有效实现高质量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同时,合理运用问题情境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能为学生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内涵
        问题创设的教学方式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预习阶段、授课阶段以及后期的复习总结阶段。创设情境问题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具有一定联系性的单个问题,在单个问题的解决中深化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利用问题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层层进行思考,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基本办公软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抛出相关的问题,如“幻灯片制作中有哪些文档变化的操作”,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软件应用的比较,加深对两个应用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把握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在问题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前进行调查了解,并且紧跟时代潮流,最大化地缩小师生间的代沟。并且擅长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新资源,本着适应性的原则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联想、讨论和实践探究。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构建问题情境的原则
        1.实现有序的提问原则
        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和教学内容相符合,并且还要确保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科学性特点,只有教师达到这一要求,才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当中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提前设置好问题后,还要讲究问题间的先后顺序,在适当的时候提最合适的问题,才能够使教学效果最好,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基础性问题及简化情境,以此来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2.具有知识拓展原则
        当教师在给学生构建问题情境时,需要确保所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具有迁移性和拓展可能性,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教师所创设的问题不仅需要针对具体知识内容进行创设,还需要以该知识点内容作为基础,从而向着更宽广的领域实现延伸,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教学存在的弊端
        1.所创设问题情境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经验,导致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认知不足,难以理解所学内容,反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此外,部分教师未将问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学生难以从中获取更多新知识,进而导致成绩下滑。
        2.创设的问题情境和课堂教学重点不符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辅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与掌握重难点内容。然而,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真正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却忽略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目的,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的对策
        1.借助其他工具辅助完成
        学习各科时,都可以选用相关工具帮助理解、学习,比如物理和化学会应用实验室工具,而语文可以利用影片及广播,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选用别的辅助工具来帮助完成,使得抽象的、复杂的内容变为具体的、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知识技能,以便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白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确切及时地掌握各种知识,并加以运用,以便使学生自身更好地提高操作能力。可以将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的、简单的且容易理解的知识与技能。
        2.在信息时代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人才应该具备一定水平信息技能,因此随着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的涉猎内容也越来越多,其中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办公软件等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更多地会围绕这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讲解Excel表格制作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为学生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可以问学生将他们的期末成绩表如何进行排序分类。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兴趣和了解,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进程中,再逐一向学生讲授,在表格制作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排序和筛选,最终完成教学中关于表格设计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要求。
        3.根据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领悟到其中的重点。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人们日常生活的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新知识、获取新的资源,还会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设立问题根本没有注意到学生思考的问题和问题情境之间的联系。由于情境没有与问题相结合,学生很难发挥主观能力,从而让学生变得茫然,失去了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
        教师在教高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时,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指导,从让学生真正理解,因此,把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将要学习的理论进行结合。这种方式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去探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运用能力,更能够把这种探究精神贯穿于自己的长期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其他的问题。
        结语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高中学校也在不断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以教师理论教学和操作演示为主,缺乏创新。本文以上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 王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166.
[2] 钟强.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