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林雯
[导读]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课外阅读有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将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林雯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溪南小学  364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课外阅读有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将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对策;高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40-01

        阅读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要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并将课外阅读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使得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一、发挥课文引子功能,实现课内外阅读无缝对接
        仔细研究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课文是经典名著的截取片段。教师可以由之引出名著,并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精选部分片段进行阅读,将教材课文和名著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课文这个引子,让学生在教材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名著的整体写作特点,进而认识和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和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以便更好更快地阅读名著走进名著。
        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名著《三国演义》,并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第四十二回至第四十六回进行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故事的大致过程,诸葛亮先是主动请缨,孙权决定与之联合,将周瑜急忙召回进行商议。周瑜逐渐产生了妒忌之心[1]。
        课外阅读为小学生提供了前情梗概,并且让小学生认识和理解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原因,为接下来的教材课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又如,在进行《鲁宾逊漂流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学生自主阅读这部作品的梗概,浏览、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课中教师可以讲一讲作品的时代背景,提供书中精彩片段。通过阅读与思考,学生体会到了主人公鲁滨逊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课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细读原著,关注精彩片段,让学生了解关于鲁滨逊更多的战胜困难的经历,深刻感悟鲁滨逊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意志,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把握课文知识结构,进行方法迁移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课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方法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考虑怎样指导学生把课内知识点以及阅读方法向课外阅读迁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让课内教学为课外阅读做好铺垫,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进行《父爱之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歌曲《父亲》,用唯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到课堂中,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通过预习与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文章写作结构和写作手法,理解文章通过描写作者与父亲之间的一些小事情,表达了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与思念。
        上课时可以拓展介绍著名作家朱自清一篇描写父亲的佳作《背影》,就是,通过对比这两篇作品和,找出在写作手法和写作结构上有共同之处和不同点;通过描写父亲送作者坐火车时的一系列细节描写,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深切的关爱。



        此时,教师可以再推荐与父爱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小学生继续感受父亲的爱。比如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傅雷的《傅雷家书》、梁晓声的《父亲》等……
        三、运用方法助力阅读,进行高效阅读
        课堂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指导阅读方法的应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课堂中不断地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提升了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会得到具有个性化的经验和想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进行独立思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教师只要及时给予适当地指导,帮助学生回到正确的阅读思路上来即可。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阅读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发挥自身思维,在阅读中感悟知识,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了单元阅读教学,分别是《桥》、《穷人》和《在柏林》,这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通过阅读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并且能够认识和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这三篇小说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对话特别多,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人物的物的整体形象。在教学《桥》一课时,通过研读老支书的语言,可以感受到老支书一心为了人民的崇高品质;《穷人》中,通过研读桑娜的语言,想象她的内心,善良的形象立刻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来。《在柏林》中老人的话,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与此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情节进行了概括,从而感受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形象的方式还有很多,学生还可以利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去体会人物形象[3]。经过了课文的学习,接下来就是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童年》进行自主阅读,学生运用适合的阅读方法,对小说进行了整体阅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篇小说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由于《童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所以学生先是将人物关系理顺了以后,才开始进行详细阅读的。小说中也有大量的对话,通过这样的对话内容,学生可以感受到外祖母慈祥的人物形象,并且外祖母对阿廖沙十分地疼爱,还有善良的小茨冈,老实的格里戈里以及脾气暴躁的外祖父等等一些人物形象。此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兵张嘎》、《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著作。
        通过上述办法,把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效的课外阅读、促进海量阅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将课外阅读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已经是大势所趋,这需要语文教师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增强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幼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197-198.
[2]王建平,王小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104-105.
[3]郭丽燕.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学周刊,2020(19):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