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隐性教育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吴雪梅
[导读] 幼儿园可以说是幼儿踏入学校前的重要场所,其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不仅是幼儿文化知识的过渡,更是幼儿心理成长的过渡,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如今,越来越多幼儿家长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希望幼儿园能够通过自身环境对幼儿开展隐性教育,有效保护处在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幼儿学习的教室、生活的起居

吴雪梅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教师幼儿园  561000
【摘要】幼儿园可以说是幼儿踏入学校前的重要场所,其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不仅是幼儿文化知识的过渡,更是幼儿心理成长的过渡,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如今,越来越多幼儿家长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希望幼儿园能够通过自身环境对幼儿开展隐性教育,有效保护处在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幼儿学习的教室、生活的起居室、游乐设施等,社会环境则指的是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幼儿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等。当然,社会环境更多的也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自身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36-01

        引言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巨大影响是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幼儿年龄越小,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因此,在环境建设上幼儿园应本着一切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原则,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转变教育理念,将环境创设主动权还给孩子
        幼儿园环境创设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动幼儿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能够达到游戏课程化的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新理念下,幼儿园必须较强教育引导,转变教学理念:一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将幼儿参与性作为幼儿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例如教师在创设班级环境时,教师要多与幼儿进行沟通,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中;二是将环境创设主动权还给孩子,通过调动孩子的参与性,提高孩子学习的动力,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孩子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也是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例如幼儿通过对环境创设内容的思考过程是孩子综合生活经验、理论知识应用的过程。例如在班级墙面布置上,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老师把平时幼儿在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画在墙壁上,让幼儿能不断产生观念和问题。



        二、主题式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认知和交往的机会
        幼儿园公共环境除了起到美化和欣赏的作用外,更具有综合教育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对饮食文化有更多的认知和感受。幼儿园门厅是幼儿和家长每天必经的场所,我们在此公布每周食谱的同时,在门厅的两侧对应区域设置每周食材展示区,本周所有的食物原材料会陈列在展台上,幼儿和家长入园时会相互交流,看看、摸摸、闻闻、说说、问问。他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千奇百怪,有许多问题幼儿会带进班级,生成了接下来的食育主题活动。幼儿园大厅悬挂或张贴“二十四节气”标识,将节气的名字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饮食文化和食物罗列出来,幼儿在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食育。幼儿园主题墙壁上,我们结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地方饮食特点展示相关图片,传播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习俗、饮食礼仪,让幼儿了解地方特色小吃的渊源和特点。
        三、丰富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形式
        班级内墙面环境创设的形式指创设的风格、布局、材料、造型等。由于幼儿园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在不断变化,幼儿小中大班年龄特点不同,幼儿园所处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差异等,决定了班级内墙面环境创设的形式的多样性。其创设的表现风格可以稚拙、活泼、风趣为主,但是也可以是写实或者抽象,简洁或者繁复,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布局可以讲求整齐、美观、有序,更注重实用、创新、个性化。圆浑、敦实、稚拙的造型是幼儿最喜欢的,但也要不拘一格。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以推动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为主。以干净艳丽的色彩为主,色彩搭配讲究冷暖、明度、纯度和面积的对比。材料可以在市场上少量购买的画纸、卡纸、颜料,更可以是乡土资源或者废旧材料。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比如种子、树叶、麦秆、花朵、贝壳、小石子,都可以作为创设的材料。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小纸盒、小木棍、瓶盖、纽扣、废报纸画报、废旧的光盘等。可以由教师收集,也可以有计划地让家长收集。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教师合理的筛选,符合教育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班级环境创设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促进了幼儿各种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学习与生活都十分的重要,幼儿园的环境能够有效引导幼儿正向发展,引导幼儿积极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温馨、有爱的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具有更多的爱心;在安全、和谐的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具备更多的安全感;在轻松、愉悦、自由的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具备更多的自信,这种环境创设工作带来的隐性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和引导幼儿。
参考文献
[1]胡睿.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Z4):79.
[2]达国存.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9.
[3]王灿灿.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简”与“活”[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版),2018(11):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