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曹剑函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曹剑函
[导读]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通过学习平台优化学生的互动交流频率,进而为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质性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曹剑函   温州市瓯海区第三小学  325016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通过学习平台优化学生的互动交流频率,进而为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质性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34-01

        1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对于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过程中将呈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尤其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育过程枯燥等问题,由此将严重影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将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技术基础,为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积极性,学生也由过去的接受,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任务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并引导其利用课外资料或者一些辅助工具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其次,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案的放映,能够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进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对数学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再者,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动画短片的播放,进而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3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利用微课辅导,降低预习盲目性
        课前预习是提升后续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将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传播到学习平台上,而后在学生自主查阅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在微课预习中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为更好地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准备,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资源的集中整合,以此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学生预习中对所要讲授的课程知识进行基础了解,能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提供知识储备以及素材准备。


例如在教学《生活与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上向小学生布置“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任务,由此引导小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数教学列举,例如在课堂上有的同学说“妈妈说她的项目能够百分之百成功。”有的同学说“买饮料中奖的概率为30%”。在小学生百分数收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其了解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使其能够基于数据做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提前的数学知识预习和整合将为后续的课堂提问以及氛围的营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更加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2 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以及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是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因而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导入、知识点讲解以及丰富素材上,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首先,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素材融入到信息技术中,为数学知识点讲授创设一个情境,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建构几何图形,进而提高几何图形教学的形象性,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突出“切割”的思想和“拼凑”的思想运用的重要性。通过“切割”教学的方法进行几何图形的讲授,以此更好地在前面数学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使得小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实际上小学所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求解都与正方形面积求解有共同之处,因而通过类比的方式进行几何图形的公式教学时,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3.3 运用反馈信息,优化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实际上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和感知,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民主的环境,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而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输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并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例如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讲授《相交与平行》一课时过于枯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只能通过想象作出是否平行的判断,而部分同学则反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存在语速过快、讲解重点不明确等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工作,针对自身的教案设计以及个人性格特点进行优化改进,为优化课程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需要注重信息收集的时效性,防止教学信息出现大量流失现象,由此更好地确保反馈信息收集的精准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执行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将成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其能够借助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教学资源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为提升其整体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其城.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03):42.
[2]赵文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