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蒋美英
[导读]

蒋美英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店坪村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32-01

        在我们的教学中,会看到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快,新的数学知识一下就掌握了;有的学生却学得很慢,一点新内容学很长时间就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握。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获得数学的学习能力。
        数学的学习能力,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下面我就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低年级教学,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像测量这样的操作,我重视让学生到现场去练习,实地演练的效果更好。
        二、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较为广泛,但是其是否真的适合于各种内容的教学活动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在教学调研活动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活跃的教学氛围,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在其他学习内容的处理上则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恰当的学习方式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其二,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当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注重数学问题的运用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一个能力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运用数学的前提,是小学数学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的前提工作。在小学数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假设、设计、实验、总结等能力。比如: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的学习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是我们的知识目标,而“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是我们的技能目标,这个环节的学习不是让学生牢记分米和毫米,更不是让学生知道两者具体的大小关系,而是要让学生以已经学过的厘米为纽带,亲自去衡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尝试着比较他们的大小关系,如课题中所提出“铅笔的长度”,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比较我们生活中的牙刷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创造多种情景和机会给他们更多的经历、交流,这些思考过程会让学生达到会估、会量、会比、会画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达成。
        四、注重数学方法的积累
        从小学教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生成情况来讲,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多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习惯,但是我们却要积极培养学生去努力地探索更科学更严谨的数学研究方法,不仅仅是解题能力和技巧,更是探究那种情感和思维的经历,那种为了解决问题而努力探索的竞争过程。比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中,我们的重点就是要求学生能用乘法一步计算和连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师在突破此环节时不能仅用简单的例题反复演算,习题再三训练巩固,而应注重学生解题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前提下,感受这个思维的过程,再努力总结学习方法。以此来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小学生在进行解答题目的时候往往非常的粗心大意,做完之后没有很好地进行题目的检查,造成了答错题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课堂做数学练习题时,首先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读题,画出重要的词句,随后经过思考后解答题目,解答后进行检查,只有平时的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检查习惯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养成一定的习惯,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在以后的做题中注意检查,养成良好的意识,因为检查是对于审题的良好的补救。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审题后进行解答题目,解答题目之后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其他的学生就会引起重视、并且向被表扬的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解题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解题能力、考出优秀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学习、也需要教师的不断摸索和改革探究,所以,教师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及智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技巧方法。通过大量的题目进行锻炼,才能逐渐体会到如何学习数学,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解题速度才能够增强,数学成绩才能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