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莫彩凤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莫彩凤
[导读]

莫彩凤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中心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58-01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发挥了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加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作为教师,应当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现就有关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转变观念,大胆放手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低段的数学老师,初次接触小组合作时心里矛盾过,怀疑过:一年级的小孩子年龄小,而且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弱,他们能合作吗?平时上课能认认真真听讲15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成了“主角”,长久下来孩子们的学习收效不明显。以至于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叹:“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始终没有感动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假如老师一味的“保护”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放手是一种幸福,这时,老师应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有礼貌地帮助同伴等良好习惯,放手让孩子们去大胆的尝试。
        二、合理安排学习分组,优化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分组安排及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建立上,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特长及性格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分组时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特点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确保分组工作能够基本满足合作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意愿;分组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分工,鼓励学生积极沟通,主动承担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小组合作学习贡献力量,建立学习秩序与规定,从而为后续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现自我探索,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生生间的互动,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这样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五、合理安排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选择分层异步方式,一般为四至六人一组。按照班内实际情况,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通过组间竞争方式,使每位学生能够自我展示,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逐渐提升。同时,在合作中,应明确分工,让每一位学生担任特定角色,各角色也应相互轮换,提高学习互动性。
        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在学生在具体、生动情境中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例如刘先生有90元,买了25本册子,一本3元,还剩多少钱?如果这样问学生,学生自然会枯燥无味,如果这样问:刘先生有90元钱,准备去文具店买儿童节礼品,打算买3元一本的册子给她女儿,大家说他带的钱购买吗?通过这种形式的提问,让数学问题更具显示意义,又无需套用解题规律,让学生学起来更加乐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组合作形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避免小组合作形式化,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学会自主探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