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刘正宏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刘正宏
[导读] 近些年来,社会的不良风气愈发严重,而且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影响到高中生,现在高中校园学生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如何树立高中生的文明意识,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瑰宝,凝结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其引进高中的德育教育,必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此,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具体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刘正宏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  745400
【摘要】近些年来,社会的不良风气愈发严重,而且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影响到高中生,现在高中校园学生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如何树立高中生的文明意识,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瑰宝,凝结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其引进高中的德育教育,必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此,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具体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57-01

        引言: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呈现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民族文化、风俗、精神的总称,具体可分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透过传统文化的内容来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是包含在传统文化之中的。同时,语文除了教授相关的学科知识还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将传统文化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提升当前语文的课堂教学,还是改善校园不文明现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引进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课堂引进传统文化,是具有多重要意义的。首先,引进传统文化是提升高中生德育素质的重要手段。现在校园不文明现象越来越严重:乱扔垃圾、出口成脏、不尊老爱幼等等,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品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不文明的风尚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德育的阻力。而引进传统文化则能有效解决现有校园地不文明的现象,一方面,中学生作为华夏子孙的传承者对于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连接,有意识地通过故事讲述、文化宣传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会引起学生的共情心理,使学生由内而外地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从而改变自身的不文明的现象。另一方面,语文课堂教育除具备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递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德内涵,以致达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而语文知识本身就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两者有机结合能进一步增强语文的德育力量,更加有效解决校园不文明的现象。其次,优化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而在语文课堂中引进相关的传统文化,会为现有的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有效解决现有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最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培养要求,随着“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习近平更是在十九大上对青少年提出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寄语。


由此可见,青年的教育与成长对于国家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高中教育中引进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从而有激情有活力地向四有青年的培养目标迈进[1]。
        二、高中语文课堂引进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拓展法的应用
        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知识联系密切,为在语文教学课堂更为有效地引进传统文化,可采用拓展法进行。所谓的拓展法即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以知识点为基础,向学生进行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的展示与学习。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知识点的内涵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水浒传》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在课程导入的可以用小说题材进行导入,如:“同学们,大家知道在中国浩海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都在飞速发展,而且每个朝代都有文明成就最高的代表,如唐朝的律师绝句、宋朝的词、元朝的曲与杂剧等。老师现在要考大家明朝最为杰出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呢?”教师通过这样先通过向同学讲述中国文化史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确定本节课所讲的文学体裁“小说”。在确定体裁之后,教师可采用与前朝体裁形式对比的方式得出小说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的对比[1]。如教师可设置:“同学们思考一下,小说与元曲的之间有什么区别,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谈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得出小说篇幅较长、注重人物心理与情节的描写。这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小说特点,还引导学生确立了小说学习的方向,更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
        (二)实物教学法的应用
        传统文化既可以分为诗词歌赋等文学体裁,又可以分为各种古建筑、各种历史文物等。依据语文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选取相应的实物展开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进行《滕王阁序》的学习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滕王阁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照片,在进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等景物描写得讲授时,可以运用这些图片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感受,这样能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对于知识的学习与记忆。
        总结: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已经当前的语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优化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都大有裨益。为此,学校与教师应当依据当前教学实际,综合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引进语文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姚创安.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4):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