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丁显琳
[导读] 历史教学的本质,是要学生从过往历史中学习优秀先辈的思想和行为,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和道德观念,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帮助学生了解近代史中华民族的沉沦和崛起,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感悟革命先辈们的优秀观念,逐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学生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学习和生活都将大有裨益。

丁显琳   四川天府新区万安中学
【摘要】历史教学的本质,是要学生从过往历史中学习优秀先辈的思想和行为,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和道德观念,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帮助学生了解近代史中华民族的沉沦和崛起,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感悟革命先辈们的优秀观念,逐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学生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学习和生活都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47-01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爱国情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初中历史作为一门讲授民族兴衰的科目,理应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接下来,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要树立爱国主义意识
        作为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只是学校领导或班主任的责任,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历史学科有许多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还应认识到爱国主义内容是广泛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所以历史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认识到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2.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4.党的基本路线教育;5.加强科教兴国战略的教育等。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后,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触及到这些内容时就会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历史教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科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特点,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就充分利用这段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从鸦片战争,英国使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腐朽落后的国门后,泱泱中华在未来百年里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凌与瓜分。但是泱泱中华不乏爱国仁人志士:林则徐果敢点燃了燃烧流入残害中华民族的那把大火;为求国家富强的洋务运动、不畏年事已高西征新疆的左宗棠;因炮弹打光而驱舰撞向日舰吉野号的邓世昌……堂堂中华正处于腐朽的社会、正在遭受列强欺凌之际,不乏诞生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


从这些历史教育素材中,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学生在现代社会里去感受、认识我们柔弱的过去,让学生们去感受我们当时政府虽然是腐朽落后,去认识依然不乏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而轰轰烈烈的拼搏;让学生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拓展爱国主义教育
        基于某些客观环境的限制,无法满足让学生实地考察历史遗迹的条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弥补不足。可以在互联网丰富的课程资源中整合相关知识拓展课本教材以外的内容,使学生建立更加系统而完整的历史知识理论体系,了解古今中外的史实,发展自身的思维,使其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发现规律并总结。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为中学生建立与社会的联系,结合更多实时热点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悼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精神。还可以为学生播放阅兵仪式,使学生感受到其中庄严肃穆的氛围,感受到国家国力的壮大。总之,多媒体教学实现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发展同步,使学生与时俱进,使爱国主义教育保持长期而稳定的活力。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活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是新的历史课标推出的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历史学习的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参观访问、专题报告会、历史知识竞赛、办小报或墙报、文艺活动、观看记录片、撰写心得体会、编演话剧、撰写顺口溜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拜访老红军、老英雄,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军事博物馆等,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真人和实物,畅想感悟并直接获得感性认识,这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小报或墙报的比赛活动,重点开设“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著名历史人物评析”等栏目,集中师生智慧,把历史小报或墙报办成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园地。再如,在一些特殊的纪念日里,可以组织学生重温历史,通过谈心得、讲感受、写体会等,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
        结语: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刘亚南.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09.
[2]杨小安.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1):58-60.
[3]卢昌随.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科幻画报,2020(11):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