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追问”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宋元慧
[导读]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中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对学生展开“追问”,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以建构新知。本文以一些教学案例,来谈谈如何对学生展开适时、合理、有效的“追问”。

宋元慧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628017
【摘要】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中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对学生展开“追问”,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以建构新知。本文以一些教学案例,来谈谈如何对学生展开适时、合理、有效的“追问”。
【关键词】小学英语;追问;适时;合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44-01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其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灵敏、缜密的思维习惯。“追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连续地向前漫溯。追问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展开的后续提问,有着灵活性、随机性、针对性等特征。一般来说,追问总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并引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锻炼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在学生缺乏思考处追问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出的优点、缺点都十分明显。一方面,他们接触到一门新的语言会充满各种好奇,诸如某某东西,英国人怎么说;另外一方面,他们又往往在思考问题时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即点到为止,不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抓住他们的思维优势,及时给他们拓展思维的机会。例如,在学习Unit1 Cinderella 故事板块时,教师先让学生将故事读一遍,然后在听录音的时候,将主要的画面在白板上展示出来。学生在对故事有了大致了解之后,采用相互提问的模式进行练习,即一个问,一个回答。通过彼此间的互动,学生对故事的脉络,蕴含的基本情感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when、what、why等特殊疑问词来提问,大多学生都能掌握。如问题:Who are in the story?What does her stepmother say?Why is Cinderella so sad?When does Cinderella come back?显然地,这一串问题,能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些问题都没有让学生进入文字的内核,都没有让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中的隐含意思。于是,教师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使他们将故事与自己的情感融合起来,也让他们更多元地去思考问题。
        二、在学生缺乏深度处追问
        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文字的意思与大致的故事情节,而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往往缺少思考。换言之,对阅读而言,他们缺乏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就是学生综合文本各方面信息,从而推断出新的认知能力。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们回答就会显得简单而又天真,久而久之,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反映到阅读上,文章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又不能整体把握。因此,教师可以在平均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一定坡度的追问,给学生的思维以焕然一新的感觉。现以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为例。教师在引入与holiday有关的相关话题的时候,通常会这样问,Do you like holidays?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Yes。试想一下,谁不喜欢假日。浮于表面的问题,学生就会简简单单地回答。接着教师又追问了一句,why。显然这比刚才的提问在深度上前进了一步。学生回答道,because I do not have lessons,回答这样的问题,同样不需要学生运用多种能力,只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就可以了。但教师可以换一种形式,让深度思维发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


教师这样设置问题:I have a riddle for you,boys and girls. Please guess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etter and hints.Sometimes it’s short,Sometimes it’s long.这时候学生根据语境有了这样的问题,Is it time、river or anything?教师继续描述,We can have a good time。学生继续追问,is it“holiday”。教师还没说出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学生已经能猜出单词了。教师又补了一个问题,what else do people usually do during the holiday?根据上面的描述,学生将已知的排除,从熟悉的活动中,挑选出“travelling”。从中可见,适时追问可让师生的课堂活动生出更多精彩。
        三、在学生合作瓶颈处追问
        小学英语在进行问题探究的时候,教师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发挥团队的力量,进而使思维不断向深层漫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候会进入一个僵化的状态,这时候教师可以在原来的问题之上追加一个小问题,以让思绪流畅。现以四年级(上册)My snack bar为例。教师在黑板上挂了几副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对话。组长首先发问,Who are they;一学生回答道,They are Su Hai and Su Yang。接着副组长问,Where are they now;另外一学生回答道, They are at their new home。这时候,教师发现他们的对话编写不下去了,学生围在一起,吞吞吐吐,不知道说什么好。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让情境通畅。教师说,They move to their new home. But they are hungry now. If you were Su Hai and Su Yang, where will you go?追问,让学生的思维方式顺理成章地进行了转换,让他们又点燃了探究的欲望。在追问抛出之后,学生进行了抢答。有的说,I’ll go to the kitchen;有说 I’ll go to the snack bar。很明显,在追问之下,小组间自然地就说出了本课的重点词汇。关键是,词汇是在具体运用中呈现出来的。追问,给学生的运用能力的生长提供了可能。
        四、在思维发散点进行追问
        语言的学习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要求非常高,在课堂上教师的举例,往往不能满足学生交际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发散能力对提升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当教学内容遇到发散性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尝试以追问来引导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扩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共情能力。如在《Canyourunfast?》的教学中,在对句式和词汇进行介绍后,教师进行造句实例,Canyouread/ridefast?这时,可向学生进行追问,run可以换成read、ride,fast可以换成什么呢?学生将会进行思维发散。得到Canyoujumphigh?Canyoujumpfar?等。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将教学知识点进行扩展,联想到更多的生活实际,从而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点。
        总之,追问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新型的学习方式。通常教师总是在前面不断地、反复地给学生讲解语法与句式,以让他们理解。这样的方式,短时间里学生是理解了,但他们缺少体验,容易混淆,也容易遺忘。如教师能及时地对当前认知进行追问,学生就会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输出,进而变成他们的新认知,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高明.智者问得巧: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可庆.问得好才教得好——课堂最实用的提问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