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李广仪
[导读] 有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对主题内容的思考中,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极为有利,能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奠基。创设教学情境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集中思考问题的注意力。

李广仪   四川省仪陇中学校  四川  南充  637676
【摘要】有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对主题内容的思考中,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极为有利,能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奠基。创设教学情境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集中思考问题的注意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43-01

        数学处于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求相对较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进行巩固,此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也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问题设置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思维发育的巅峰,活跃度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较强,问题设置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高中数学老师要不断督促自己关注新鲜事物和热点问题,最后经过处理成为教学中问题设置的素材,热点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其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多数高中生都沉迷于足球世界杯,可以利用于创设排列组合的情境。
        2.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学公平的原则
        课堂教学要实现的是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针对全体成员进行,包括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的和方案。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法不同,他们的能力水平难免存在差异,教师要正确面对这种差异,为了促进全体成员共同发展和进步,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使每位课堂参与者都能体会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3.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改革之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见解、释放天性和提高能力的广阔平台,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针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要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从学会独立解决简单问题到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一步一步发展。
        二、策略
        1.设置应用性问题,导入新课
        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且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加之,对于高中生而言,相比较记忆抽象的数学概念,他们更加乐于参与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中。因此,教师便可以将生活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而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为学生的认知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并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活问题的探究活动中,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更加“有效用”。



        以“等比数列”为例,为了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教师首先引入庄子的““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并引导学生将这一生活模型抽象为数学模型,这样便能够使他们思考后得出数列“ ......”紧接着,教师再次以细胞分裂、抻拉面为主题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细胞每次分裂的个数、拉面的根数”等数列,这便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应用性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在学生初步列出数列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数列的特征,进而使他们对比等差数列的概念总结出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同时,为学生后续学习等比数列通向公式等相关知识奠定认知基础。
        2.利用悬念设计问题情境
        高中生都喜欢看悬疑题材的小说,由此可见悬念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刺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悬念对学生产生的心理作用,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融入悬念元素,让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产生解开悬念、解决问题的急迫心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考虑高中生的年龄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善于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最大程度地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情境中的悬念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解决悬念的过程中完成数学问题的攻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成了利用问题情境活跃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实现多元化创新的新时代教学理念
        3.问题矛盾化的创建
        很多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会出现重复的错误,即使教师多次讲解也总是无法有效提高相关记忆,在同一个问题上依旧会犯相同的错误,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学生的易错点,尤其是经常出错的地方,更要加强学生记忆,但是普通的增加讲解次数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矛盾化,加深学生对易错点的记忆,不仅记住正确的解题方法,也能记住错误的解题方法,防止以后出现相同的错误。
        部分学生在学习必修五的《数列》时无法完全区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计算过程中会错误的使用二者的公式,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选择题,然后分别放入正确的公式以及相反公式的计算结果,然后在学生选择错误后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错误点,利用公式反推题目条件,让学生有效区分不同公式的运用,可以加深对不同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4.引导学生动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因而想要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有较为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图像的平移》相关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图像平移过程中,图像的形状是否会发生变化?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画坐标系以及函数图像,剪切好的同时进行上下左右移动,通过亲自操作学生就会明确函数图像的平移只是在坐标系中移动,图像并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当完成此部分的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为学生学以致用及思维能力的拓展奠基。
        三、总结
        总之,巧设问题情境是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需要教师善于根据现实生活、教学实践、知识类比和数学练习题,为学生设计出更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琴琴.高中生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2]石纯生.高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數学学习与研究,2015(0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