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实践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林立雄
[导读] 新课程、新教材、新中考要求教学实践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业设计也要探索创新,本文从形势变化、学科特点、实践方向等方面,分享个人对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实践的几点心得。

林立雄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363000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中考要求教学实践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业设计也要探索创新,本文从形势变化、学科特点、实践方向等方面,分享个人对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实践的几点心得。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85-01

        随着新高考、新中考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历史教学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尤其是普通高中新课标、新教材,以及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全面使用,初中师生全新的教学体验与探索,要求一线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演进,特别是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来适应新变化新要求。
        一、作业设计应符合形势变化的要求
        首先,党和国家对中学生作业明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其次,义务教育招生管理方式突出“均衡、公平”等特点,使教师必须面对不分层次、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群体。教师不可能进行全面的分层教学,但实施分层的作业设计值得尝试,而且很有必要。
        三是,新中考各学科分值权重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福建为例,在800分的总分值中,初中历史学科设定为50分。这直接决定了初中历史学习在全部中考科目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比重较低。针对性地分层单元作业设计,指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历史学习,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好的中考成绩,成为广大初中师生、家长共同的希望。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历史教学的特点
        1.现行历史教科书,不论是普通高中新教材,还是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主要都是采用单元化、专题化设计模式,用以加强学生历史学习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今中外的史事关联。
        以中国史部分为例,七年级上册分为: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等;八年级上册分为:第一单元中国开始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等,都是以时间轴为主线,分段进行单元设计。
        以世界史部分为例,九年级上册分为: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等,也是以时间轴为主线,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单元设计,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时空观联系。



        然而,现行多数与教科书配套的教辅练习却采用“一课一练”的设置,单元化教材与子目化作业的矛盾,明显不利于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
        2.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历史学习成效的评价指标,不光是学业成绩,还应有学科素养。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需要通过学习历史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教师从课程标准入手,深入理解教材主旨,在完成历史教学基本任务的同时,通过单元作业设计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水平。
        三、作业设计单元化的具体实践方向
        1.课程标准的单元化方向。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等六册教科书,其中每册又划分若干单元。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对历史单元学习的相关要求,尤其是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并将之融入到教学实施之中,进而设计单元作业,体现课程标准的基础性和结构性,增强作业内容的关联性和递进性。
        2.学情分层的单元化方向。分析学生学情差异分层与教学评价之间的问题,探索有针对性地分层单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1)程度式分层,根据学生当前掌握程度,设计针对性的提升、巩固、辅差型的作业;(2)目标式分层,根据教师希望学生达成的目标,设计相应的作业;(3)开放式分层,提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选择空间,设计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诉求的作业。
        3.学科素养的单元化方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达成需要长期的引导,应借助“单元”这一课程的最小单位,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设计“史料分析”、“史事评析”、“人物简评”、“观点总结”、“史论结合”等类型的单元作业,既有利于学生通过考试评价,又切实促进学科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与社会单元作业设计探究》,李雪婷,《新课程(中学)》,2019-08-18;
2.《初中《历史与社会》单元作业设计探究》,吕小萍,《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2-20;
3.《初中《历史与社会》单元作业设计探究》,王晨辉,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作业设计》,张霞,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中学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6.《初中社会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7.《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8.《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王月芬,《课程教学研究》,2019.7-8;
9.《单元作业设计:价值、特征与基本要求》,王月芬,《上海教育》,2019年5月A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